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信息创造生活在哪里

信息创造生活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0-03 21:02:43

⑴ 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信息和信息技术
如果说对信息的认识和信息理论的出现是人类认识上的一大飞跃,那么传送和处理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则是本世纪最重大的技术革命之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人们通常把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智能技术。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也不是唯一的,通常用IT表示信息技术(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IT一词的使用非常普遍,由于涵盖范围太广而难以定义。信息技术的定义非常广,涉及的技术如数据库、多媒体、组件、通讯技术等。这些技术非常复杂而且大多需要进行很深入的研究。美国佐治亚工学院的Peter Freeman教授总结出IT的20个内容: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基础设施,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知识工程,数据库工程,系统安全和隐私权,性能分析,科学计算,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图形学,人机互动,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系统管理,数字图书馆科学。
总起来说,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化、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卫星与无线电技术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本世纪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同,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对大量各种各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控制、合理管理,所以国内外较大型企业都使用由专业人员根据系统工程理论编制的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把人、财、物科学管理,实现预定的目标,达到最佳经济效果。近几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就更广泛了。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信息产业统一行业标准,视"信息"为一种"产品",他们将信息业分为四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使教育教学的规模发生变化,而且使教育本身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前的传统教学,只注意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教师课上一只粉笔,学生课下看书写作业。教师和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利用、信息交流、各种技能的提高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很大限制。而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学习各种知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所创造的学习环境,不光是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法,使学习能力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收到传统教学方式下难以得到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个别化学习,通过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网,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或与学习伙伴进行讨论和研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请教着名的专家学者;学校能够通过通信和网络系统,进行远程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规模扩大,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求学者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能更快地被人类共享。
为了培养新一代具有高科技才能的、能适应新形式下的经济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材,教委制定规划,加快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步伐,在5-10年内实现"校校通"工程,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

⑵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它实在是带给了我们太多的便利:
1.上网聊天,视屏,博客,找友,比写信利索多了吧。还有我们看电视,现在的闭路电视,以及未来的高清晰电视
2.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世界上的一切,甚至是知道从火星上传来的图片,
3.科学家们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学术论文实时的传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科学工作室,使科学家在第一时间得到沟通。,有力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4.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以后可能发生的现代化战争,都是极大的依赖信息技术的,可以说,要是没有发达的现代通信技术,美国也不会那么横了。
5.神5。神6.以及以后的神州系列也都要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
好处真是太多了,自己留心体会吧。要知道20世纪末最后十年所创造的科学价值比人类整个1万年的发展史所创造的价值都要高,这其中信息技术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⑶ 信息如何传递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邵培仁
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内容提要:在人类传播史上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动传播( 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每个国家或地区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它 警示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运用,否则,国家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 巨大的。
* * *
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创造了语言——发生在10万年前;人类在公元前约3500年发明了文字,实 现第二次传播革命;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唐朝初期首先发明了印刷术;1844年,人类进行第四次传 播革命,迎来了电讯传播的曙光;1946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
在人类传播史上,五次传播革命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不仅有力地改变了人类在过去的所感所触和所见所闻 ,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在现今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因此,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的起因、过程 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无疑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传播:第一次传播革命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那么,语言是何时产生和怎样产生的呢? 菲利浦•列 伯曼在《人类说话的进化》(1984)中推断:人类的远祖大约在9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说话”,大约在3.5 万年前的某一时期开始使用语言。罗伯特•芬(1985 )的推断与此稍有不同。至于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各种猜 测可谓异彩纷呈:“汪汪”派认为,言语是通过模仿狗叫等自然的声音形成的;“哼哟”派认为,言语是在从 事某项群体的重体力劳动时为协调动作发出的声音形成的;“感叹”派认为,语言是由偶然地表现感情(疼痛 、高兴、恐惧、悲哀)所产生;“唱歌”派认为,语言是从传播感情和欢乐事件的歌声中演变而来。在众多的 猜测中,恩格斯的“语言起源于共同劳动”的假说〔1〕,百多年来受到非议最少。
关于语言的产生,我们倾向于这样的假设和猜测:它起源于劳动,但并不局限于群体的共同劳动;它出现 在简单劳动之后和制造工具之前,而不是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之中或之后。显然,劳动不仅锻炼双手,也锻炼大 脑,同时它也是人类积累经验、发展知识的源泉。而制造工具,光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 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任何单个人猿或人都是无法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无数个体间 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而在当时,用来传播信息的最佳手段只有语言。
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就成了人类的标征,成了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也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据考古发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奇 怪地绝种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人却成了人类最直接的祖先。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是:前者没有语言,而后者 创造了语言。语言拯救和帮助了克罗马农人,人类也从此脱离了动物的信号传播藩篱,踏上了人类的语言传播 大道。第一次传播革命中的语言传播,使个人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所继承。正 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祖先懂得了钻木取火、草药治病、保藏食物、饲养动物、耕种粮食、敬奉神祗,还掌 握了“知识含量”很高的制陶、纺织、炼铁等技术。若没有语言传播,这些转变就不会发生,“社会就会停止 生产,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2〕
书写传播:第二次传播革命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人类发明了文字,开始进入书写传播时代。以往的语言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 相传、心记脑存,既不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亦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 失。因此,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可谓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 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
论及文字的产生,埃及人归功于智慧之神,巴比伦人归功于命运之神,希腊人归功于奥林匹斯的传令官和 使者赫耳墨斯,只有中国人将文字发明的功劳归之于人自己——仓颉。现在,我们无需再作种种猜测,地下文 物和文献记录,已一再向我们表明了文字的最早存在,就象语言一样,文字也不是先在一两个地方形成的,形 成的也不是只有几种文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从古老的图画或洞穴图画经验中演变而来。易言之, 文字源于图画。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古埃及、克里特和中国大地上就最先出现了“图画文字”和“形象文 字”,它们一画一“字”,一“字”一意,几个画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一个故事或事件。到了商代,中国人创造 了“象形文字”,而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则叫“甲骨文”。这些文字基本上仍是图画的和表现性的,有的 就是简单的图画(如日、月、山、川等字),进一步发展才形成后来的指事、形声、会意等文字形态。
自从有了标准化的文字,人类既可以用它来记载口语、描绘事件、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它反复阅读、慢 慢译解那些超越时空的来自远方的信息或早已死去的人留下的信息,并用它来保存和继承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 和文化遗产,而不必费尽脑汁去铭记,从而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处理现有信息和为未来制订计划。
由于书写传播时代初期的图画文字或形象文字在发展中先后分化为符号——音节体系(如英语、法语等) 和单字——表意体系(如汉语、日语等),结果其功能与优势亦有差异。研究表明:英语、法语就比较容易学 、容易使用,也容易变化,这可能导致了西方人较为关注变革和发展的精神倾向;汉语、日语要花较长的时间 才能掌握几千个单字,用来阅读较为浅显通俗的文章,这同东方人关注稳定、团结和怀念过去的深厚感情颇为 一致。不过,虽然汉语和日语不易学习和掌握,然而一旦具有阅读能力,人的大脑对单字——表意体系的文字 的反映明显快于其它体系的文字。东京电机大学教授小谷城(1996)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同在单字——表意体 系,人的大脑对汉字反应的速度要比假名(日文)快三倍。他说,人们认识汉字单词,不需多声转化过程,从 字形就可以直接理解意思,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快速阅读优势。此外,汉字还不会随着口头语言的变化而改 变,因此,人们有时虽听不懂(如方言),但能看得懂。于是在某种意义上,汉字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 殊凝聚剂,成了社会和谐、安详、稳定的潜在力量。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时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巨大 贡献。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书写媒介则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 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而书写工具则经历了从划字的树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铁刀到写字的 的毛笔的转变。这些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传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样地让西方人所望尘莫及。对于这些,用 施拉姆(1982)的话说:“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在充分肯定了中国人在文字发明上的成就之后,德弗勒(1981)接着写道:“与此同时,中国人又在另一 项发明——印刷方面,领先于西方。”
印刷传播:第三次传播革命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巨大 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以往,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竹简、帛书等书 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只有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 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
印刷术起源于公元200年的中国拓印术,大约在唐朝初年(627 —649)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长庆 年间,白居易的作品即常被人“缮写模勒(刊刻),炫卖于市井”(唐•元稹,824)。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印 刷品是我国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佛典《金刚经》。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shēng@①发明 了活字印刷术。元朝后期,我国的印刷术连同其它发明随着蒙古军队传向西方。许多年后,德国铁匠古登堡在 此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摸索和钻研,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制设备,于1456年首次印成了42行本的《圣经》。
随着印刷业的飞速发展,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传播业日 益兴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 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 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在《社会组织》(1909)一书中的观点,报纸、书籍和杂志作为新的大众 媒介,它不仅消除了人们相互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推进了社会的组织和功能的重大 变化,甚至永久地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一句话,印刷传播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电讯传播:第四次传播革命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有两只“顺风耳”、一对“千里眼”,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而 真切地得到远方的信息;更梦想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能够记录下来,传之千里,流之百年。这曾被认为是天方夜 谭。但是,自从美国人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电报,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 ,法国人马瑞根据中国灯影原理于1882年发明了摄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电影、广播、电视的相继出现,人类 的梦想已不再是梦想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在人类的第四次传播革命中,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 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书、报、刊)运输(通过人及交通工具把印刷品送 到读者手中)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特别是广播、电视一旦插上卫星转播的 翅膀,这种传播就已不再是通常的大众传播了,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跨国传播甚至全球传播了。因此, 电讯传播正被人们看作是继武器仗之后的符号仗,军事大战之后的信息大战,而且肯定会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 愈演愈烈,并日益成为强国争霸的工具。
同时,电讯传播也不象印刷传播那样是将人推向信息,而是将信息推向人。电讯传播是“在没有识字需要 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了超越识字障碍,跳入大众传播的一个方法。”(罗杰斯,1988)。电视集声、光、电 和音、字、形于一身,一出现便光彩照人,这又曾让报纸和广播自惭形秽,大声呼救,唯恐陷入灭顶之灾。事 实上,今日的报纸、广播、电视已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有特点,互动互助,共演共进, 一起为人类的传播事业作出贡献。相信这种共同发展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互动传播:第五次传播革命
互动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 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于它是指各种数据和文字、图示、动画、音乐、语言、图像 、电影和视频信号组合在电脑上,并以此互动,所以我们以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电脑主机 “埃尼阿克”的诞生年,作为第五次传播革命的纪元。接着,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于19 69年实现电脑对接,又于1980年结成互联网络;1994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亦宣 布跟进。50年来,电脑更新换代愈来愈快,初期每四年换一代,接着一年换一代,而1995年却换了两代,即在 486之后又研制成586(奔腾)和686 (高能奔腾)。个人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造价越来越低,而功能却越来 越多,操作也越来越方便。如今,电脑以及部分多媒体系统已进入千家万户、寻常人家。预计到2000年,电脑 将在全世界的各行各业和众多普通家庭中使用。在这一次的传播革命中,电脑加上各种软件和多媒体(诸如电 话、录像机、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传真机、打印机、游戏机等),将成为人们综合处理人际传播、组织 传播、大众传播和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并且即将进入一个综合传播的 新时代。
互动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 此它除了具有其它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以往,人们只是 被动地阅读、收听和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传播者积极地将信息推向受众,受众则消极地打开“开关 ”等待信息的来临;而互动传播中的人则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寻找信息、追逐信息,向资料库、电子图书馆、影 视中心索要信息。以往,受众对传播的参与和交流程度极低,互动传播则要求人们有很高的个人参与性,即不 仅要主动地选择、寻找、索要信息,而且要积极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输送信息,或者通过“电子信箱”交流 信息,或者通过互联网络(INTERNET)召开会议、远程会诊、合作攻关,甚至可以远距万里而在网络上对同一 文件进行共同修改。此外,互动传播中的各种媒介将在发展中有机地组合、集成为一体化多功能的多媒体电脑 ,而各大传播机构(如邮局、报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公司、图书馆等)也将有序地聚合成一种松散的超级 信息传播系统。互动传播和信息革命正在进入一种“临界状态”,一个崭新的社会即将到来,新的社会包容着 整个世界,互动传播连接着整个人类。每一种传播科技的出现与发展都在缩短着时间和空间,消弥着文化差异 ,扩展着思想观念。
结语:主要观点及其推论
通过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描述与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其推论为:
从五次传播革命的历程所呈现的状态看,我们认为有四种状态应引起传播学界的重视:(1)人类传播革命 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从动物传播进化到人类的语言传播用了200万年,从语言传播进入书写传播用了 9.5万年,从书写传播跨入印刷传播花了约4千年,而从印刷传播迈进电讯传播只用了1200年,从电讯传播进入 互动传播的时间更短,只有102年,而互动传播至今只有50年。可见,传播革命的步伐、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 在时间上是以逐步加快、越来越快和间隔越来越短的情势发展的。(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 叠加性状态发展。即新的传播革命爆发后,人类在旧的传播革命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会被随之抛弃,而总是 以一种新的面貌又出现在新的传播活动之中。它们的生存与发展似乎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好像更 符合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原理。因为,书写传播并未淘汰语言传播,电讯传播并不排斥印刷传播,而互动传 播的发展似乎要将各种传播的形式与手段集于一身。(3)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如电话是对语言传 播和电报传播的整合,广播是对电话和唱机的整合,电视是对广播与电影的整合,而电脑的发展将整合一切传 播媒介。(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据统计,图书馆的规模每14年增加一倍,每一世纪 增加140倍。14世纪初,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1380册,当时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现在世界上已有12个图书馆藏 书超过800万册。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50万种图书,平均每分钟就出版一种新书。科学知识的增长愈来愈快, 过去每隔10—15年人类知识就要翻一番,如今3—5年就要翻一番。有人曾对美国化学文摘作过统计分析,发现 文摘的数量达到第一个百万条花了30年,第二个百万条花了18年,第三个百万条花了4年,第四个百万条只用了 2年半……。还有人统计得知,人类全部科技知识总量的80%以上都是本世纪产生的。〔3〕显然,这一状态与 前述三种状态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从五次传播革命所形成的结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1)语言传播 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的凝固剂。它拯救了人类,使人类可以交流信息、积累知识,从而由动物世界进 入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2)书写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 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梁衡(1996)认为:语言文字还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对内,它 是整合民族感情的粘接剂;对外,它是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一道屏障。(3)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 ,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类由人际传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4)电讯传播则将人类由国内传播引 入国际传播。(5)互动传播是将以往的各自独立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将单功能的媒体转变为多功能的 媒体,将人类由工业社会带进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和社会运作的“核能”。可见,每一次传 播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传播能力,而且从物质到精神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再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 每一次传播革命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新的空间。(2)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 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关系。(3)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 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如语言传播时代的克罗马农人,书写传播 时代的古埃及人和希腊人,印刷传播时代的中国人,电讯传播和互动传播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4)传播上的 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于是 ,小国文化将首先消融在邻近的发达大国的文化洪流之中,进一步的竞争将会逐步形成几块区域文化(如以儒 教为核心的亚洲文化,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中东文化,以及以标榜自由与民主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等等)。这 一切都警示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运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人类传播 活动的研究。否则,国家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巨大的

⑷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哪些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不但可以通过连接在网络上的家用电脑随时使用世界各地的丰富信息资源,还可以积极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

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另一些企业选择外包信息技术部门,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地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

⑸ 列举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事例,并给出简要分析说明

巨大作用: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传统形态与功能等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城市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1 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根本依据,是指导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更新了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手段,大大提高了规划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并且还加强了公众参与。未来的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文明时代将形成的"智能城市"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必须以地球信息科学、人居环境科学、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与方法基础,以体现城市规划: 1 理想、理性、综合 整体 、系统、动态、生态的思想; 2 以区域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人居环境为重点; 3 决策支持的方法。

2 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以往所没有的新兴产业; 2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明显带有信息化的痕迹,从而获得新的出路; 3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取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总之,城市产业结构开始由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向新兴的信息经济模式转变。另外,与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相对应,城市的就业呈现出"软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就业结构中从事管理、研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教育等"软职业"的人员比重的增大。

3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爆发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资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开始了近代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集中化趋势,这种集中化以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为基础,以交通技术的改进为条件。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将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娱乐等打破时空限制,人们对办公室、学校、购物中心、医院、交通工具等的依赖性大大减弱;部分工业生产对资源、对高度集中的生产规模的依赖性亦降低,削弱了集聚的动力。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城市的活动空间,使城市得以延伸其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也呈现扩散化趋向。在总体呈现扩散化的趋势下,城市也有一定程度的集聚。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更高质量的协调与合作,这就要求城市各种功能在中
心区域重新融聚。现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发展可以根据各自所需更自由地选择其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扩散化趋势将引导城市 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产业和人口的分散,使其部分工业职能外迁,城市外围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业生产区域 城镇群体 ,城市的功能结构得以纯化,空间区划更为明晰;集聚化趋势则促使了中心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城市中枢功能更为强大。

4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职能日趋加强。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为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人们使用有序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又加速了信息的产生与传递。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其交通、通讯、科技力量、大众传媒等的服务水平优越,信息交汇便捷,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城市的中心地位的加强也要求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必然首先在城市兴起。在新技术革命兴起的今天,城市不仅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更是创造、获得和传播信息的场所。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信息产业的发达与否,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业产业化,信息市场现代化已使城市具备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各级城市将逐步成为不同地域的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职能将日趋加强。简言之,对应于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再开始步入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发展史也将走过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再到文化信息中心的演变过程。

5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可能。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之一,解决交通拥挤、堵塞的传统办法莫过于发展集体交通运输系统、限制私人汽车的发展、增加道路网的密度等等,但都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首先,城市交通问题产生于不断增长的交通量和滞后的交通设施之间的失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跨越了时空限制,改变了人们与外界交流、交往的方式,城市中出行人数和次数减少,城市的交通总量必然下降;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通过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ITS ,解决好"人 车内信息 --车 车外可见环境信息 --环境 车外不可见环境信息 "系统的信息传送和交换处理,对城市的交通流量进行全面的动态协调控制,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率。基于以上两点--交通量的下降和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再辅以引导性的交通政策,将使城市交通环境大为改善,交通服务高效快捷。

6 使城市建筑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赋予了现代建筑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建成的,现在智能建筑已成为都市现代化的标志。一般来说,智能建筑都具有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保安监控自动化等功能。

7 城市管理与监控手段更为发达。我们知道,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大系统,城市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变量多、层次多、目标多的综合性管理,传统管理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发展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能十分快捷地提供各种背景资讯,减少了因通讯手段落后、方式简单和邮路误差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从而使决策可以做到更为科学、缜密和及时。城市管理与监控手段将变得更为先进和发达,借助计算机网络,城市建设与管理能真正摆脱"人治"、走上"法治"轨道。

8 全方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城市的有形方面,对城市的无
形方面也有影响。信息网络使"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网上购物、就医、娱乐"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加强了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人们能更方便地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将进一步走向公开化和民主化
(以上为复制资料)

⑹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那些生活方式

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

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全方位的影响,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使我们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沟通更加便捷,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也因此而加快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选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
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最快地获取信息,有效地分析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形成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商业活动中及时获得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更是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信息技术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同时,它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工作在大学校园的教师们和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同学们来说,我们正亲身经历、亲自创造着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模式的变化。

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
,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型、创造型人才培养成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应该说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第一步。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能帮助我们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能够灵活应用得到的信息处理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
、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由此不难看出:开展信息化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应该着重加强的方面。

⑺ 哪些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计算机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换代,在信息体系作用下,在数字化、程序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加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也将方便我的生活,现将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1、手写材料逐渐被打印材料所代替,给人以正规、规范、清楚的印象;也便于信息的修改、存储、传递、共享等。
2、手工的数据统计由计算机所代替,方便、简单,Excel中智能化的统计功能、筛选功能、查找功能、各种函数的使用,给人们节约了时间,省了人力、物力。
3、Powerpoint的使用,让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彻底改变了单一的黑板加粉笔教学方式,作为学生,我们学起来也更有趣,更轻松。
4、各公司的财务软件、信息化办公软件等给公司带来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
5、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公安系统的联网、各大银行的联网,等等,给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工作带来了时效性。
6、足不出户,进行网上培训,使终生学习成为现实。比如我们这次的培训,不用集中到一起,不耽误工作,大家在网上一起听课,做作业,还可以相互交流。
二、生活方面
1、生活方面主要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突出。
2、网上购物,给人们开阔了视野,节省了时间;
3、公安系统的联网,减少了犯罪,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安定性;
4、银行的联网,方便了人们的交易,可以不用带现金出差、旅游等,可以一卡走遍天下;
5、数字电视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6、我们足不出户,可以订火车票、飞机票,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三、除了办公软件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外,计算机的网络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比如:可以在网上交流业务,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权威的新闻,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到更广泛的未知信息,也使更多的中学生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使我们更加地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⑻ 信息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有甚么好处

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全方位的影响,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使我们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沟通更加便捷,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也因此而加快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选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最快地获取信息,有效地分析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形成决策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核心,在商业活动中及时获得信息,有效利用信息更是企业生存的大事。因此,信息技术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同时,它也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工作在大学校园的教师们和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同学们来说,我们正亲身经历、亲自创造着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模式的变化。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习型、创造型人才培养成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应该说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第一步。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能帮助我们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因此,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能够灵活应用得到的信息处理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对于转变陈旧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
由此不难看出:开展信息化教育,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应该着重加强的方面。

阅读全文

与信息创造生活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户汇款信息错误什么时间退款 浏览:649
詹姆斯刷数据需要多少 浏览:201
弋阳县房地产交易中心怎么走 浏览:517
ug怎么隐藏产品 浏览:463
怎么发不带小程序的视频 浏览:297
没有u盘怎么传数据到电视上 浏览:549
上海生鲜信息软件一套多少钱 浏览:914
胎心胎动数据多少正常 浏览:73
飞猪市场份额还剩多少 浏览:195
代理授权书和特约书有什么区别 浏览:875
二手房交易的资金监管如何收费 浏览:880
金山文档小程序怎么修改期限 浏览:826
土地增值税中的交易费有哪些 浏览:925
河北玫瑰基地市场前景如何 浏览:343
哪里可以查到一个地区交通数据 浏览:928
电厂生产技术部都有什么岗位 浏览:915
期货什么时候结束交易 浏览:925
函授本科如何采集信息 浏览:269
发那科加工程序存储在哪里 浏览:636
什么是市场上卖的卤豆腐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