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技術 > 如何展示技術研究的難度

如何展示技術研究的難度

發布時間:2022-11-28 18:03:55

A. 人工智慧專業怎麼樣

1——個人感受
我認為人工智慧是未來的重要趨勢之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等相關技術會陸續普及應用,在這個大背景下,智能化必然是發展趨勢之一。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將首先在互聯網行業開始應用,然後陸續普及到其他行業。所以,從大的發展前景來看,人工智慧這個專業前景非常廣闊,所以說這個專業是很好的選擇。
還有,我覺得這個專業適合所有對人工智慧有興趣的同學去選擇,該專業的課程難度不是很高,不過也不能隨便擺爛,也得認真去學。

說到學習這個專業的首選那肯定是清華大學,其次是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如果你真的對人工智慧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選擇這個專業不會有錯的。

02——專業介紹
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也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可以產出一種新的可以和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主要有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慧技術關繫到人工智慧產品是否可以順利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場景中。在人工智慧領域,它普遍包含了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徵識別、AR/VR七個關鍵技術。

一、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是一門涉及統計學、系統辨識、逼近理論、神經網路、優化理論、計算機科學、腦科學等諸多領域的交叉學科,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核心。基於數據的機器學習是現代智能技術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從觀測數據(樣本)出發尋找規律,利用這些規律對未來數據或無法觀測的數據進行預測。根據學習模式、學習方法以及演算法的不同,機器學習存在不同的分類方法。
根據學習模式將機器學習分類為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等。
根據學習方法可以將機器學習分為傳統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二、知識圖譜
知識圖譜本質上是結構化的語義知識庫,是一種由節點和邊組成的圖數據結構,以符號形式描述物理世界中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其基本組成單位是「實體—關系—實體」三元組,以及實體及其相關「屬性—值」對。不同實體之間通過關系相互聯結,構成網狀的知識結構。在知識圖譜中,每個節點表示現實世界的「實體」,每條邊為實體與實體之間的「關系」。通俗地講,知識圖譜就是把所有不同種類的信息連接在一起而得到的一個關系網路,提供了從「關系」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知識圖譜可用於反欺詐、不一致性驗證、組團欺詐等公共安全保障領域,需要用到異常分析、靜態分析、動態分析等數據挖掘方法。特別地,知識圖譜在搜索引擎、可視化展示和精準營銷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已成為業界的熱門工具。但是,知識圖譜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挑戰,如數據的雜訊問題,即數據本身有錯誤或者數據存在冗餘。隨著知識圖譜應用的不斷深入,還有一系列關鍵技術需要突破。

三、自然語言處理
自然語言處理是計算機科學領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向,研究能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各種理論和方法,涉及的領域較多,主要包括機器翻譯、機器閱讀理解和問答系統等。
機器翻譯
機器翻譯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從一種自然語言到另外一種自然語言的翻譯過程。基於統計的機器翻譯方法突破了之前基於規則和實例翻譯方法的局限性,翻譯性能取得巨大提升。基於深度神經網路的機器翻譯在日常口語等一些場景的成功應用已經顯現出了巨大的潛力。隨著上下文的語境表徵和知識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自然語言知識圖譜不斷擴充,機器翻譯將會在多輪對話翻譯及篇章翻譯等領域取得更大進展。
語義理解
語義理解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對文本篇章的理解,並且回答與篇章相關問題的過程。語義理解更注重於對上下文的理解以及對答案精準程度的把控。隨著MCTest數據集的發布,語義理解受到更多關注,取得了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集和對應的神經網路模型層出不窮。語義理解技術將在智能客服、產品自動問答等相關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問答與對話系統的精度。
問答系統
問答系統分為開放領域的對話系統和特定領域的問答系統。問答系統技術是指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用自然語言與人交流的技術。人們可以向問答系統提交用自然語言表達的問題,系統會返回關聯性較高的答案。盡管問答系統目前已經有了不少應用產品出現,但大多是在實際信息服務系統和智能手機助手等領域中的應用,在問答系統魯棒性方面仍然存在著問題和挑戰。
自然語言處理面臨四大挑戰:
一是在詞法、句法、語義、語用和語音等不同層面存在不確定性;
二是新的詞彙、術語、語義和語法導致未知語言現象的不可預測性;
三是數據資源的不充分使其難以覆蓋復雜的語言現象;
四是語義知識的模糊性和錯綜復雜的關聯性難以用簡單的數學模型描述,語義計算需要參數龐大的非線性計算

四、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主要研究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主要包括人到計算機和計算機到人的兩部分信息交換,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的外圍技術。人機交互是與認知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密切相關的綜合學科。傳統的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主要依靠交互設備進行,主要包括鍵盤、滑鼠、操縱桿、數據服裝、眼動跟蹤器、位置跟蹤器、數據手套、壓力筆等輸入設備,以及列印機、繪圖儀、顯示器、頭盔式顯示器、音箱等輸出設備。人機交互技術除了傳統的基本交互和圖形交互外,還包括語音交互、情感交互、體感交互及腦機交互等技術。

五、計算機視覺
計算機視覺是使用計算機模仿人類視覺系統的科學,讓計算機擁有類似人類提取、處理、理解和分析圖像以及圖像序列的能力。自動駕駛、機器人、智能醫療等領域均需要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從視覺信號中提取並處理信息。近來隨著深度學習的發展,預處理、特徵提取與演算法處理漸漸融合,形成端到端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技術。根據解決的問題,計算機視覺可分為計算成像學、圖像理解、三維視覺、動態視覺和視頻編解碼五大類。
目前,計算機視覺技術發展迅速,已具備初步的產業規模。未來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發展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一是如何在不同的應用領域和其他技術更好的結合,計算機視覺在解決某些問題時可以廣泛利用大數據,已經逐漸成熟並且可以超過人類,而在某些問題上卻無法達到很高的精度;
二是如何降低計算機視覺演算法的開發時間和人力成本,目前計算機視覺演算法需要大量的數據與人工標注,需要較長的研發周期以達到應用領域所要求的精度與耗時;
三是如何加快新型演算法的設計開發,隨著新的成像硬體與人工智慧晶元的出現,針對不同晶元與數據採集設備的計算機視覺演算法的設計與開發也是挑戰之一。

六、生物特徵識別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是指通過個體生理特徵或行為特徵對個體身份進行識別認證的技術。從應用流程看,生物特徵識別通常分為注冊和識別兩個階段。注冊階段通過感測器對人體的生物表徵信息進行採集,如利用圖像感測器對指紋和人臉等光學信息、麥克風對說話聲等聲學信息進行採集,利用數據預處理以及特徵提取技術對採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相應的特徵進行存儲。
識別過程採用與注冊過程一致的信息採集方式對待識別人進行信息採集、數據預處理和特徵提取,然後將提取的特徵與存儲的特徵進行比對分析,完成識別。從應用任務看,生物特徵識別一般分為辨認與確認兩種任務,辨認是指從存儲庫中確定待識別人身份的過程,是一對多的問題;確認是指將待識別人信息與存儲庫中特定單人信息進行比對,確定身份的過程,是一對一的問題。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指紋、掌紋、人臉、虹膜、指靜脈、聲紋、步態等多種生物特徵,其識別過程涉及到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機器學習等多項技術。目前生物特徵識別作為重要的智能化身份認證技術,在金融、公共安全、教育、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七、VR/AR
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視聽技術。結合相關科學技術,在一定范圍內生成與真實環境在視覺、聽覺、觸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數字化環境。用戶藉助必要的裝備與數字化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相互影響,獲得近似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通過顯示設備、跟蹤定位設備、觸力覺交互設備、數據獲取設備、專用晶元等實現。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從技術特徵角度,按照不同處理階段,可以分為獲取與建模技術、分析與利用技術、交換與分發技術、展示與交互技術以及技術標准與評價體系五個方面。獲取與建模技術研究如何把物理世界或者人類的創意進行數字化和模型化,難點是三維物理世界的數字化和模型化技術;分析與利用技術重點研究對數字內容進行分析、理解、搜索和知識化方法,其難點是在於內容的語義表示和分析;交換與分發技術主要強調各種網路環境下大規模的數字化內容流通、轉換、集成和面向不同終端用戶的個性化服務等,其核心是開放的內容交換和版權管理技術;展示與交換技術重點研究符合人類習慣數字內容的各種顯示技術及交互方法,以期提高人對復雜信息的認知能力,其難點在於建立自然和諧的人機交互環境;標准與評價體系重點研究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基礎資源、內容編目、信源編碼等的規范標准以及相應的評估技術。
目前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智能獲取、普適設備、自由交互和感知融合四個方面。在硬體平台與裝置、核心晶元與器件、軟體平台與工具、相關標准與規范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總體來說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呈現虛擬現實系統智能化、虛實環境對象無縫融合、自然交互全方位與舒適化的發展趨勢
03——主修課程
人工智慧專業的核心課程有:專業導論、人工智慧數學基礎、線性代數 A、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與問題求解、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面向對象編程、演算法及數據結構、人工智慧基礎、數據科學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機器學習、資訊理論、機器人學概論、數字信號處理、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現代控制理論等。
我們在學習中需要注意的是:要認真學習智能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相關應用領域基礎知識。還需要具有系統的計算思維和數據思維,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國際視野,具有良好的社會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
04——就業前景
人工智慧專業就業方向主要包括科研機構(機器人研究所等)、軟硬體開發人員、高校講師等。在國內的話就業前景是比較好的,國內產業升級,IT行業的轉型工業和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將來都是強烈的熱點。人工智慧目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領域,人才需求量大,相比於其他技術崗位,競爭度偏低,薪資相對較高,因此,趁著這個機遇,人工智慧專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05——小結
人工智慧專業相當的不錯,未來必定是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掌握了人工智慧技術,就是一筆不可描述的財富。人工智慧不僅能帶動國家的發展,還能夠方便世界上所有的人,所以,相信自己的感覺,對人工智慧感興趣的同學,來選擇這個專業肯定沒錯的。

B. 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流程及注意要點

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流程及注意要點

在論文答辯前,考生准備的充分與否是保證論文質量與效果的關鍵,也是答辯出彩的關鍵。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流程及注意要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流程及注意要點 篇1

一、答辯前的准備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寫的論文

研究生要明確目的、端正態度、樹立信心,通過碩士論文答辯這一環節,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達能力。在反復閱讀、審查自己碩士論文的基礎上,寫好供15分鍾左右用的答辯報告書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選題的重要性和意義。

2、介紹論文的主要觀點與結構安排(這部分只說明標題就行,不要論述內容,因老師已經看過你的論文)。

3、強調論文的新意與獨創性。

4、說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二)物質准備

准備參加答辯會所需攜帶的用品:

1、碩士論文的底稿。

2、答辯報告書。

3、主要參考資料,答辯時雖然不能依賴這些資料,但帶上這些資料,當遇到一時記不起來時,稍微翻閱一下有關資料,就可以避免出現答不上來的尷尬和慌亂。4、記錄用稿紙。以便把答辯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意見、見解記錄下來。通過記錄,不僅可以減緩緊張心理,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師所提問的要害和實質是什麼,同時還可以邊記邊思考,使思考的過程變得很自然。(以後要准備PPT以備輔助介紹)。

5、著衣冠整潔大方、莊重,穿著盡量正式些的為好,著衣能給答辯老師一個最直接的影響你對答辯的重視程度。

(三)調整好心態

要進行答辯,首先就要明確論文答辯想考察研究生什麼。碩士教育重在訓練科學的思維、如何將科學成果轉化為學術文章甚至是創造社會效益。因此,通過論文答辯可以考察到如下:

1、論文的真實性。實事求是乃科學研究的基礎,論文本身必須真實可靠,弄虛作假難逃答辯委員會專家們的火眼金睛。如果在這方面出現問題,論文勢必不能通過專家評審。

2、考察相關知識與應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包括答辯者的表達能力。

成功的演講是自信和技巧的結合,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細致周到的答辯准備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辯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讓別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麼。要想這場戰爭獲勝,就必須對答辯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緊張,要以必勝的信心,飽滿的熱情參加答辯。

二、碩士論文答辯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辯委員會報告自己碩士論文的簡要情況(時間約15分鍾)。

答辯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

1、論文的內容、目的和意義;

2、碩士論文的基本內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結論和對自己完成任務的評價,強調論文的新意與獨創性。

(二)答辯委員會專家提出問題(時間10~15分鍾)。

提問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2、論文所涉及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有關問題。

答辯老師一般的提問類型:

1、對選題意義提問;

2、對重要觀點及概念提問;

3、對論文新意提問;

4、對論文細節提問;

5、對論文數據來源提問;

6、對論文薄弱環節提問;

7、對建議可行性提問;

8、對自己所做工作的提問;

9、對超出論文范圍的提問;

10、沒有標准答案的提問;

11、對格式是否規范化的提問。

答辯提問時須知:

1、應用能力與知識寬度的准備;

2、作好常規性問題的准備;

3、細節問題不可忽視;

4、對自身能力的考查;

5、對論文可行性把握。

三、如何答辯

(一)掌握總體

以下五點是同學們答辯時必須做到:

1、脫稿匯報;

2、突出重點;

3、抓住興趣;

4、掌握時間;

5、留下伏筆。

(二)開場白的准備

答辯開始時要向專家問好,開場白是整個論文答辯的正式開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預告答辯的意圖和主要內容。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題、符合答辯基調、運用適當的語言。應避免負面開頭,如自我辯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壓力太大,准備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備不太好),既不能體現對答辯委員會專家的尊重,也是個人自信不足的表現,答辯者在各位專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記謙虛謹慎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是謙虛並非不自信。同時也要避免自我表現,洋洋得意,尋求贊賞。過度的表現,會引起答辯委員會專家的反感,(如經過這么多年的思考,我認為我的這種制度設計已經達到最科學,最完美的)。

(三)報告論文

報告時應注意:掌握時間、扼要介紹、沉著冷靜,語音優美,用普通話,抑揚頓挫,表情豐富,表達淋漓盡致,語氣上要用肯定的語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稜兩可。內容上緊扣主題,表達上口齒清楚、流利,聲音要響亮,富於感染力,可使用適當的手勢,以取得答辯的最佳效果。我參加的答辯會上大部分同學是用比較小的音量進行陳述,估計只有前兩排的人才聽得清楚。聲音大有三個好處:一是增強膽量,減少怯場,二是更加引起老師的注意力,三是會使自己更富激情,從而感染老師。當然,語言的流暢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臨場發揮了。

(四)如何回答答辯委員會專家提出的問題

研究生報告結束後,答辯委員會專家將會每人提出二到四個問題,記錄問題時注意進行確認是否理解正確,有些專家的聲音比較低沉,你聽不清時,一定要追問一下老師您的意思是?理解錯問題就麻煩了,導致回答問題時非常被動。專家提問不管妥當與否,都要耐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問話。對專家提出的問題,當回答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時,不要流露出驕傲情緒。如果確實不知如何回答時,應直接向專家說明,不要答非所問。對沒有把握的問題,不要強詞奪理,實事求是表明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搞清楚,今後一定要認真研究這個問題。總之,答辯中應實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時刻表現出對專家的尊重和感謝。注意答辯不純粹是學術答辯,非學術成分大約佔一半,要顯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證明自己有了學術研究的能力。

有時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對答辯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滿意,還會進一步提出問題,以求了解論文作者是否切實搞清和掌握了這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答辯人如果有把握講清,就可以申明理由進行答辯;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審慎地試著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講得不很確切也不要緊,只要是同問題有所關聯,老師會引導和啟發你切入正題;如果確是自己沒有搞清的問題,就應該實事求是地講明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表示今後一定認真研究這個問題,切不可強詞奪理,進行狡辯。因為,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對這個問題有可能有過專門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騙他。這里我們應該明白:學員在答辯會上,某個問題被問住是不奇怪的,因為答辯委員會成員一般是本學科的專家。他們提出來的某個問題答不上來是很自然的。當然,所有問題都答不上來,一問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答辯中,有時主答辯老師會提出與你的論文中基本觀點不同的觀點,然後請你談談看法,此時就應全力為自己觀點辯護,反駁與自己觀點相對立的思想。主答辯老師在提問的問題中,有的是基礎知識性的問題,有的是學術探討性的問題,對於前一類問題,是要你作出正確、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討性。而後一類問題,是非正誤並未定論,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討。如果你所寫的論文的基本觀點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能自圓其說的,就不要因為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不同的見解,就隨聲附和,放棄自己的觀點。否則,就等於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寫成的論文。要知道,有的答辯老師提出的與你論文相左的觀點,並不是他本人的觀點,他提出來無非是想聽聽你對這種觀點的評價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辯能力或你對自己觀點的堅定程度。退一步說,即使是提問老師自己的觀點,你也應該抱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據理力爭,與之展開辯論。不過,與答辯老師展開辯論要注意分寸,運用適當的辯術。一般說,應以維護自己的觀點為主,反駁對方的論點要盡可能採用委婉的語言,請教的口氣,用旁說、暗說、繞著說的辦法,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的觀點輸入對方,讓他們明理而誠服或暗服。讓提問老師雖接受你的意見,但自己的自尊並沒受到傷害。

(五)結束語和致謝

報告結束前一定要進行致謝。論文答辯之後,作者應該認真聽取答辯委員會的評判,進一步分析、思考答辯老師提出的意見,總結論文寫作的經驗教訓。一方面,要搞清楚通過這次畢業論文寫作,自己學習和掌握了哪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還存在哪些不足,作為今後研究其他課題時的借鑒。另一方面,要認真思索論文答辯會上,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修改自己的論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論文,求得縱深發展,取得更大的戰果。使自己在知識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好運伴隨你們,祝願你們答辯順利!

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流程及注意要點 篇2

一、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意義

畢業論文考察的是學員在校學習階段全部學業的綜合成果,包括是否具有:與學歷水平相適應的系統、完整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理論分析水平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的文章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畢業論文答辯除了輔助考察以上內容外,重點考察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敏捷程度。其作用可概括為「檢查」、「交流」和「發展」。具體為:1.檢驗論文寫作的真實程度、下工夫程度。2.考察學員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3.測驗學員思維的應變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4.測評學員的記憶能力。5.考察與論文相關知識的廣度。6.使學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7.使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教學相長。8.指出論文的不足和今後的完善意見。9.提供答辯的標准和典範。10.啟發學員進一步思考,發展畢業論文。

二、畢業論文答辯的范圍內容

(一)自我簡介部分

1.介紹論文寫作的緣由、目的、意義。2.介紹論文寫作的基本過程,包括:選題、收集材料、分析研究、確立觀點、組織材料、安排結構、語言的使用、文章修改、參考書。3.介紹論文的基本內容、主要觀點、中心觀點、主要材料。4.介紹論文的特點、創新、發展。

(二)提問問答部分

1.論文本身的知識

(1)內容上的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名詞解釋、原理分析、原理運用、案例分析、難點和重點分析、論文的特色分析。例如:「請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解釋什麼是,技術創新,?」「什麼是司法腐敗?有什麼特徵?」「聘任制與傳統任命制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吸取聘任制的優點改造、並繼續使用任命制行不行?」「這個問題前人早有研究,請談談你的不同見解」「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有那些?」等。對只列出「條條」缺乏分析的可以提問:「請分析各個條條之間的關系」;對只有理論分析而缺乏實踐的可以提問:「請舉一例進行分析」對提出各種措施方案的可以問:「請分析一下措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寫作上的知識:包括語言的准確性、概括性,論點的分析化(內化、具體化)、系統化,論證的嚴密性、結構層次的清晰性。例如,如果這樣提問「在管理方略與形式多樣化的創新方式中有哪些應遵循的原則?」學員可以做一般性的回答。現改為「請用三句話概括在管理方略與形式多樣化的創新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這樣考察的是學員的語言概括能力。

2.論文的相關知識

包括與論文相關的理論、知識、案例、應涉及的問題。例如,《金融詐騙罪的特徵》一文,該文容量太小,系統不完整,只論述了「特徵」,按理還應論述「怎樣防治」,才與畢業論文的容量相當。因而提出「你對防治金融詐騙罪有什麼想法「,既考察了學員的知識系統,也使學員認識到原文的不足。再如,《試論依法行政》一文,針對「依法」這個論題提問,「請列舉幾個需要,依,的法律文書的名稱」,以此考察對法律的熟悉程度。

3.論文存在的問題

包括漏洞、不足、錯誤。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

1.教師的素質

在答辯過程中導師是提問的主體,學員是答辯的主體。導師起著主導作用。導師自身的素質非常關鍵。導師應當具有:

(l)學者的智慧。導師對畢業論文選題專業應當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體系和深入的研究成果。應當具有很強的理解力和思辨性、對一個課題能夠很快就抓住實質,明了其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能夠縷出該論題應該論證的框架結構和知識系統,分析出論文質量的高低和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答辯指導。

(2)記者的敏捷。答辯過程是一個即時性的、面對面的交鋒過程。有些文章和問題是當場看的或聽的,時間很短,不容長時慢慢思考。導師應當具有記者的敏捷性,思維要快,善於迅速理解、記住、並很快形成判斷,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問題。還應當善於與學員溝通感情、進行交流。

(3)主持人的協調。現在的答辯,往往是許多學員同時進行,還有主答、副主答、記錄員、甚至巡視員等,導師、特別是主答導師應當具有「節目主持人」的協調能力,應善於掌握現場的.氣氛、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答辯在輕松、愉快、有序的氛圍中進行。

(4)教師的風范。教師是「園丁」「蠟燭」。導師應當是知識的象徵、循循善誘的象徵、與人為善的象徵。

答辯不是難為學員,而是一次交流和再教學。答辯中一定要充分展示出教師的師德、才學和風范。

2.提問的原則

(l)以論文的內容為基礎,兼顧相關的知識、內容。

(2)難易程度適中、大小適中。例如,論文《企業精神的培育必須和創新活動一道進行》如果提問「為什麼企業精神的培育必須和創新活動一道進行」,這個問題就太大了。因為全文論述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這樣問一「企業精神與創新活動有那些一致性」就比較適中。

(3)明確、具體、容易理解。例如,問題「國有企業經營體制如何創新?」問題提得有些大,而且泛。改為「什麼是創新?新的標准和模式是什麼?怎樣創新?」3個問題,就具體、明確多了,而且提得更有深度和專業性。學員也好理解。

(4)針對學員、突出個性。學員來自不同的崗位、職業,提問題應突出其特點、發揮其所長。

(5)適當啟發、深入引導。對有些問題應當給予啟發、引導,調動學員的思維能動性,並使學員按照導師的思路深入思考,提高答辯的針對性和集中性。

(6)考察性而非詢問性、答辯性而非辯論性。對學員的提問是一種考察,在學員談到一些導師自己不了解的問題時,可以適當的問一點,但是不要形成「詢問」,而失去身份。在答辯中有時和學員意見不一至,可以適當交換意見,但不能成為「辯論」,而模糊了答辯的主角。

(7)避免與簡介內容相重復。有些問題在簡介中己經談了,在提問時就不要在重復了。

(8)提關鍵性問題。例如,一篇文章提出「做人要正」。什麼是「正」,文章的論述很模糊。對此提出問題:「何謂管理者做人要正?請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給予解釋」,進一步從詞法學角度進行啟發,使問題走向深入。

3.提問的類型

可分為「事先提出」(答辯前完成)和「臨場抓題」(答辯中隨時提出);「復述型」(死題)和「引申型」(活題)兩類四種問題。「事先題」在答辯前10分鍾給學員,讓學員有個短時准備;「臨場題」隨時提問,以考察學員的思維的敏捷程度。「引申題」的難度比「復述題」要大,可對學員進行更深入的考察。例如,論文《淺論現代企業制度》,提問:「為什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那些要求?應注意那些問題?」即為「復述型」問題。因為原文就是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的。如果提問:「請問現代企業制度能解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難題嗎?」即為「引申型」的問題。因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好三個問題:一、什麼是現代企業制度?二、當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難點是什麼?三、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容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顯然,這是一個很活、很有份量的問題。

4.提問的方法

(l)一次性提問法。一次性提問法適於提出較大的問題,適於考察學員系統思考、全面表述問題的能力。

(2)追問式提問法。有些問題可採取追問的方法,步步把問題引向深入。「追問法」適於考察學員針對性定向思維、快捷思維、深入思維的能力。例如,《試論依法治軍》一文,先問「請簡述依法治軍存在那幾種認識上的偏差」,然後針對學員回答的「認為依法治軍會削弱當黨的領導的威信」,問:「會不會削弱」和「為什麼不會?」

(3)啟發式提問法。答辯不僅僅是「考察」,而且是一種「教學」。「啟發式」提問是調動學員思維潛力,把答辯的「教學」功能開發出來的有效手段。例如,《對當前企業避稅的調整與措施》一文,其標題存在著概念與語問題。首先問「企業避稅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學員回答「當然是不合理的。」接著問「對不合理的東西用』調整,一詞是否恰當?因為』調整,一詞是中性詞,多用於中性對象。如,對政策調整,。」學員一時不能理解。接著進一步問「一般對偷漏稅行為用』防治,或,防範,,那麼你的文章標題是否應當修改一下?」這種提問即為啟發式提問。

(4)示範式提問法。有些學員回答問題不得法,有必要給以示範演示。例如,在向學員提出「為什麼要選擇,國有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這個選題」時,學員回答得不得法,話是講了不少,但沒有講在點子上。於是導師做了示範式的引導,「當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國有困難企業的思想工作就更不好做。為此,我選擇了這個很有實際意義的難題,以期盡策盡力。對下一個問題請按照這種思路回答。」對後面的回答提供了範例。

(5)補充式提問法。主要用於各位答辯導師提問之間的相互補充。

(6)歸納評價式「提問」。結束答辯時應對學員的答辯進行簡單的歸納或評價。

四、學生的答辯技巧

1.認真寫作、寫好提綱、臨陣磨槍

首先,應當認真、下工夫撰寫論文,這是答辯好的前提。其次,在答辯前反復閱讀論文,對論文的內容要了如指掌,記憶在心。再者,要准備一些與論文有關的材料,諸如應涉及的問題、今後的打算、最新的看法等。還要調整好精神狀態,放鬆情緒,使答辯有一個良好思維狀態。必要時搞一個答辯提綱,使答辯前的准備落到實處。

2.弄清題意、如實回答、揚長避短

事先應了解答辯的基本內容、題型和提問的方法。答辯中認真領會導師的題意,針對問題答其所問。不能理解或答不上來的問題,應向導師如實講明或請導師換個問題。不要不懂裝懂,胡亂對付。應發揮自己的特長。諸如理論特長、實踐特長、專業特長。成人學員尤應如此。

3.掌握方法、突出語感、強化效果

答辯如同寫文章,論述性文章的基本論證方法也是答辯的基本方法,應當熟練運用。同時,還應針對答辯時「口語性」,使用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l)理論分析法。運用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的方法進行答辯,諸如演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對比比喻等方法。如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論證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實證論述法。用工作實踐中具體事例來證實某些理論、原理、論斷的科學有效性。事實可以是他人、他單位的間接事實,也可以是本人、本單位的直接事實。成人學員應以後者取勝。

(3)分析綜合法。分析即把一個整體分解為若干個組成部分,或把一個基本問題展開為具體細節;綜合即把若幹部分綜合為一個整體,或把一些具體問題抽象為一個基本原理。沒有分析,不會深入、具體;沒有綜合不能找出聯系,掌握本質,上升為理論。

分析還是一種直接論證的方法,諸如分析特點、分析本質、分析因果、分析意義、分析危害、分析主客觀因素、分析條件、分析聯系、分析規律等。答辯時應充分使用。

(4)對策論證法即結合實踐經驗拿出解決新問題的宏觀策略或微觀戰術,發揮成人學員工作經驗豐富的特長。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論文,就必須在「論」字上做文章,不僅要拿出對策方案說明怎樣做,還要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論證其合理性與可行性。

(5)以綱帶目法在展開論述一個問題之前,先把這個問題的主要綱目分條列項地述說一遍。然後再逐一展開。該方法對口頭答辯有著特殊的效果。可增強條理性、強化記憶力、引導答辯定向展開、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統一。

(6)適當重復法答辯如同演講。其口頭語言說過即逝。為強化聽覺效果,適當的重復有關內容,是答辯的有效技巧。結尾總結全文是一種特殊的重復,更有歸納全文、突出整主題、強化效果的作用。

五、答辯的組織工作

1.答辯人員的組合

有關領導應充分認識畢業論文答辯的重要性,作好組織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答辯小組人員的組合。答辯小組一般由主答、副主答、秘書等組成。應有合理的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和職能結構。專業結構方面:應以畢業論文的學科專業為依據。由專業基礎課(包括寫作課的教師)、專業課、相關專業課的教師和實際工作者構成。其中實際工作者也非常必要,對於考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層次結構方面:應有教授、副教授、教師、助教等不同層次的人員為好。便於從不同層次角度考察學員。職能結構方面:主要是主答、副主答、秘書的分工應科學合理,是答辯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當前的畢業論文答辯中,人員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很突出,應著重解決。

2.答辯程序的制定

應當制定嚴密、有序、全方位的畢業論文答辯程序。把答辯的前的畢業論文的執筆寫作和答辯後的總結列入答辯的程序之中。答辯的具體環節:諸如答辯前的指導、答辯組織的建立、人員的確定、答辯的出題、答辯的現場管理、答辯的提問、學員的解答、內容的記錄、成績的評定、答辯工作的總結等都應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對保證答辯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提高答辯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C. 工程項目有橋梁、路基、隧道,其技術策劃的技術難度寫一般難度嗎

工程項目有橋梁、路基、隧道,其技術策劃的技術難度要根據具體項目的情況以及項目的規模來判斷難易。

D. 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術路線圖怎麼做

你好啊,你的研究生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開題報告學校具體格式准備好了沒?准備寫多少字還有什麼不懂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順利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過程順利。

技術路線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備,啟動,進行,再重復,取得成果的過程,不是指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更不是指答辯的准備和進行過程,許多同學會出現這些偏誤。

多參考下同類型的論文,其實技術路線講的就是你的論文的整體思路、邏輯推理過程以及採用的論證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而論文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論文開題報告 做的細致程度。論文開題報告做的細致,前期雖然花費的時間較多,但寫起論文來就很順手,能夠做到胸有成竹,從而保證論文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視論文開題報告,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寫起論文來就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沒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彎路,也很難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意義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後寫成的關於學位論文選題與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論文開題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寫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是要請老師及專家們幫忙判斷一下所研究的選題有沒有價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因此論文開題報告就要 圍繞研究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或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為主要內容。但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有很多學生往往在論文開題報告中花費大量筆墨敘述別人的研究成果,談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時,往往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樣,不便於評審老師指導。

二、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

(一)論文開題報告的前提——通過理論思維選擇課題

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選題不合適。有的提出的問題太過「平庸」,有的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太多、太寬泛, 提出的問題不切合碩士生的實際,實踐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如有的學生提出的論文題目:「新型中性鎳催化劑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選題 有意義,有創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較正確,但論文選題范圍太大,研究內容對於一個碩士生來說明顯偏多,無法按時完成。因此應重新確定研究內容,注重項目 的可操作性。

那麼如何選擇研究問題呢?這里要強調的是通過理論思維來發現研究問題。

理論是由一系列前設和術語構造的邏輯體系,特定領域的理論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疇和研究範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視角和範式下,理論才能夠對話。只有通過對話,理論才能夠發展。碩博論文要想創造新理論很難,多數是在既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發展。

其次,選擇問題是一個「剝皮」的過程,理論問題總是深深地隱藏在復雜的現實背後,而發現理論問題,則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鍛煉 和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總結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體是從哪些視角來分析和研究問題,運用了哪些理論工具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總 結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從而選擇具有學術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並與國家經濟建設及導師承擔的科學研究項目緊密結合的研究問題。

(二)做好文獻綜述,為論文開題報告打好基礎

在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出現的普遍問題是對文獻的研讀不夠,對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夠深入,對研究方向上國內外的具體進展情況了解不夠全面、詳細, 資料引用的針對性、可比性不強。有很多學生沒有完全搞清論文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的區別,他們的論文開題報告有很多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敘述,而對自己的工作 介紹甚少。

文獻綜述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內外現狀;研究方向;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參考依據。這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同時,文獻綜述還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要想寫好論文開題報告,必須認真研讀文獻,對所研究的課題有個初步的了解,知道別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為自己研究的切入點,因此,文獻調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會相當程度地影響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客觀基礎。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寫作技巧

1.論文開題報告格式

一個清晰的選題,往往已經隱含著論文的基本結論。對現有文獻的缺點的評論,也基本暗含著改進的方向。論文開題報告就是要把這些暗含的結論、論證結論 的邏輯推理,清楚地展現出來。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步驟:課題選擇—課題綜述—論題選擇—論文開題報告。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選題的意義;研究 的主要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闡述的主要觀點);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為了寫好論文開題報告,江蘇工業 學院研究生部專門出台了詳細的規定,規定論文開題報告的一般內容包括:

(1)論文開題報告——課題來源、開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以及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2)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在閱讀規定文獻量(不少於50篇,其中外文文獻佔40%以上)的基礎上,著重闡述該研究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同時介紹查閱文獻的范圍以及查閱方式、手段。

(3)論文開題報告——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學術構思、研究方法、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難點、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

(4)論文開題報告——擬採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估計課題工作量和所需經費,研究工作進度計劃。

(5)論文開題報告——主要參考文獻,列出至少10篇所查閱參考的文獻。

2.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技巧

(1)提出問題注意「層次」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繫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繫到論文的成功與否。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 論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復。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選題來源包括: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2、自己從事的專 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準主流文獻,隨時整理
文獻資料是撰寫好學術論文的基礎,文獻越多,就越好寫,選擇文獻時應選擇本學科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選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學性; 選擇文獻應先看近期的(近3~5年),後看遠期的,廣泛閱讀資料,有必要時還應找到有關文獻所引用的原文閱讀,在閱讀時,注意做好讀書卡片或讀書筆記。

整理資料時,要注意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資料,寫文獻綜述時不是將看過的資料都羅列和陳述出來,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將其提煉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獻綜述,也才能寫出好的論文開題報告,進而為寫出好的論文打下基礎。

(3)研究目標具體而不死板

一般論文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於准 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徵。

三、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保證

為了保證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高論文質量,就必須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價。論文開題報告會由3~5位相關學科的專家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評議,與 企業合作的重大科研項目可以聘請1~2位相應企業的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參加,不同學科的論文開題報告的側重點不同。江蘇工業學院研究生部規定學生必須進行 論文開題報告,並規定了統一的格式,設計了專門的論文開題報告評審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研究生應對課題進行詳細匯報,並對專家提問做出必要的解釋和說明。 論文開題報告的成績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記。評審小組成員最後簽名並給出學生是否合格的評審意見,並以百分制打出具體的分數。論文開題報告成績不合格者,不 得進入課題研究。

為了提高論文質量,研究生必須首先從思想上重視論文開題報告,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積累,從各個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養通過理論思維發現研究問題的能力。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工作的開始,良好的開端為優秀的學位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E. 中國成功實施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這一項技術有哪些難度

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簡稱CNMD,中國成功實施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就屬於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全局,能夠實施這項技術的全世界只有中國、美國、俄國和日本,因為這項技術的難度非常大,現在國際上通用的反導彈攔截技術都是末端攔截,而這樣的攔截成功率比較低,攔截的難度非常大,這就導致攔截的效果不好。

在實施過程中,許多彈道導彈又包括集束炸彈,偽裝炸彈和誘惑炸彈,地面雷達反應系統還要找出真正的彈頭,這樣才能夠精準地打擊到來襲的導彈避免損失,由此可見,路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仍然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才能夠未來的軍事上發展很大的作用,才能夠起到力挽狂瀾中流砥柱的地位。

F. 談如何培養識別和使用技術研究型人才

黨的以來,習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實現的關鍵在於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因而黨的發出了「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的號召,強調「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求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要不拘一格選人才,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如何實現上述構想,是一個綜合性強而又復雜的問題,筆者以技術研究領域的人才為例,對如何培養、選拔和使用技術人才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嘗試提出了一套針對技術人員的人才管理機制,確保技術人員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

1 什麼是技術研究型人才

所謂人才,指的是某人具有才能,具有超過他人的才乾和能力。它包括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的方方面面能力以及能力的不同層次。因此,對人的能力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才能類型提出相應的培養選拔使用機制,不僅有利於發揮人才的最大作用,也是社會進一步發展必然要求。根據當前社會分工的體系,人才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管理型人才(各種企事業單位、個體公司管理、組織等);②藝術型人才(唱歌、繪畫、書法、表演、服裝等);③社會型人才(思想、社會理論、社會活動、歷史、文學、語言、司法、財務、治安等);④技術型人才(數理化、醫療、地質、環境、自然等理科);⑤指揮型人才(軍事、戰略、謀略等);⑥特殊型人才(特殊文化、文明傳承者,一些特殊的、非自然的、當前解釋不了的能力范疇,巫術等);⑦運動型人才(人的運動能力等);⑧綜合型人

才(上述二種或多種能力的綜合)。

其中,技術型人才又可細分為技術技能型人才和技術研究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指的是熟練掌握和應用某種技術能力的人才,如具體操作各種軟體、儀器,從事資料收集、基礎分析、一般性重復研究等。技術研究型人才指的是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抓住事物的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理科型人才。曾經獨立創新提出解決方案或解決了一項或多項科研研究難題(理論型),或有技術創新的成果,如已申請相關專利等,按照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可對技術研究型人才分級。

2 技術研究型人才的培養與選拔

技術研究型人才是具創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這種能力是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發展和提高的。其能力形成後,在其相關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是我國急需的的研究型人才。因此,如何培養與選拔技術研究型人才,形成一個有利於技術研究型人才的成長環境,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2.1 學習型環境有利於技術研究型人才的成長

對於單位和企業、公司的研究機構來說,一個寬松、合理而又相對公平的學習型的環境是技術研究型人才成長的必要條件。所謂寬松,就是對研究項目非命令式嚴格時間管理,而是留有一定餘地。合理就是研究項目的難度與其工作能力基本相稱或略有提高,而不是超出其研究能力之外。相對公平就是誰的研究成果就是誰的,要突出主要研究人員,不存在功勞被冒領或說不清的情況,管理者認真負責,不以關系、相貌或個人喜好及其它目的取人而導致真正研究人員遭受委屈,研究成果被盜用。

學習型的研究環境應具備兩方面的要素,一是相關研究人員具有平等的享受相關研究培訓及學習的權利,可通過舉辦講座、發放研究資料等體現。鼓勵自學與提高,尤其是自我學習要求強烈的人,具有較方便的學習與提高的條件與機會。其次,具相關研究人員有參與相關研究工作的平等機會,充分考慮科研人員的研究興趣與研究水平,研究機構提供多種方式及方便條件供研究人員參與具體的研究工作。比如一個研究項目允許多個項目組同時進行研究,允許研究人員自己對感興趣的相關課題進行研究(當然是與公司需要相關的項目),不設立地區、主

題等方面的研究限制,對業余研究過程進行鼓勵,在條件成熟時可轉為正式研究項目,如此等等。

2.2 選拔技術研究型人才的標准

有了一個人才成長的環境,還要有一套合理方法來選拔人才。如何選拔技術研究型人才,與當前的職稱評定、院士評選的目的一樣,就是如何科學地、客觀的評價一個科研人員的研究能力,主導完成及參與的研究項目、出版專著及發表文章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一個參考。但對技術研究型人才評價來說,與上述評價依據還有區別,應該抓住重點和劃分級別。什麼是重點呢,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重點,什麼是級別呢,解決問題難度的大小就是級別。因此,對技術研究型人才評價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據研究人員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已獨立解決的各種科研難題的次數(理論型及技術創新)及其實際應用效果來進行劃分評價。至於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獨立解決各種理論、技術在實際中應用的能力(應用型)及其實際應用效果建議在技術技能型人才里進行評價,本篇不予討論。

通過上述分析,對技術研究型人才評價可建立5個級別15個小類進行選拔錄用(見表1)。

表1 技術研究型人才劃分級別評價依據表

因此,對技術研究型人才的評價不在乎你參與了多少研究項目,獲得了多少獎勵證書,或寫了多少文章,關鍵是看一個研究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有無理論上的創新和深入認識以及專利發明等技術創新。從這個標准來說,它能夠有效對理論研究及技術創新人才進行分類評價,為合理對待或選拔技術研究人員提供了依據。

3 技術研究型人才的管理使用與激勵機制

3.1 技術研究型人才的管理使用

使用人才的關鍵是發現人才,並對人才的能力基本了解。用人不當的主要原因是把本來不是人才的人當做人才、甚至大才來使用,往往導致事業的損失或失敗。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管理者自身素質差,明知某人是人才而不敢用,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無能或顯出自己的無才而對自己不利。上述原因在當前的研究機構也比較普遍,為了讓技術研究型人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一個合理的管理及激勵機制的建設勢在必行。

首先,從管理人員上著手,把管理崗位和研究崗位分離開來,至少在局級單位及以下的級別,搞管理的專門從事管理工作,不搞專業研究,技術研究型人才從事專業技術研究,不負責行政管理的職責。對於水平特高的專家學者,承擔的院長等行政職務可轉為榮譽稱號,並不負責具體的事務,以從事項目研究及管理項目團隊為第一要務。這樣,技術研究型人才能專心致志的從事研究工作,避免了研究人員在管理崗位上的不稱職行為。

其次,從研究管理機制上進行改革,一是對部分研究難題(不涉及國-家-機-密)可採用公開懸賞、給與一定獎勵的方式在研究單位或社會上進行張榜招標解決,最合理的利用社會資源。二是項目的安排可採取多個項目組及自由組合的方式,提高靈活性及項目研究的成功率。三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科研項目及技術研究型人才分級評價機構,讓科研人員對項目的貢獻及級別劃分過程透明化,避免一些人為因素對人才的打壓,讓人才充分暴露在使用者面前。

3.2 技術研究型人才的激勵機制

對技術研究型人才的激勵就是一個待遇問題,這個其實不用特別費心,屬於好解決的問題。對於技術研究型人才來說,關鍵是得到組織認可,具有優先從事某項目研究的權利,能合理得到相應研究報酬。至於待遇與具體的研究工作掛鉤即可,完全沒有必要整一個單獨級別待遇。技術研究型人才完全可作為一個榮譽稱號而存在,實行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讓真正有才的研究人員更好的發揮自己研究能力,讓一些不適合研究工作的人員離開自己的位置,理順各自關系位置,使得技術研究型人才為國為民輕裝上陣,從而為促進國家各種技術的發展、理論的進步,發揮自己的最大能力,為更快更好的實現中國夢而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4 結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不是自己走的,而是靠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來推動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才管理、激勵體系,讓每個人的才能發揮在他最適合的位置上,充分發揮每個人能對社會所作的最大貢獻,讓人人成才,則中國夢必將實現。

參考文獻

1 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人民網-理論頻道,2017年12月05日。

2 選人用人新思路,《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

3 如何把好乾部培養選拔出來,《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

4 堅持實踐觀點不拘一格選人才,《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

5 張惠元,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以人為本,《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年第14卷第8期。

G. 蛋白質組研究的研究難度

要找出一個生物體基因組的所有基因和相應的全部蛋白質,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 不同生物的基因組大小有著很大的差別。例如芽殖酵母基因組有1200萬鹼基對,而人類基因組則為32億鹼基對。基因組不論大小,其核苷酸的數量總是很明確的。然而,對蛋白質組來說,蛋白質的種類究竟有多少就很難說了。上面說過,蛋白質組可以被定義為基因組的基因表達的所有蛋白質,但這一定義沒有考慮蛋白質的化學修飾。細胞內的大部分蛋白質通常在合成結束後,都被進行過化學基團的修飾,如磷酸化、糖基化、醯基化等等。修飾過的蛋白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學功能,均不同於未修飾的蛋白質。如果把一個修飾蛋白視為一種新的蛋白質,那麼蛋白質組的蛋白質數量,將遠遠大於相應的基因組的基因數量。在這個意義上,人們估計人類蛋白質組的蛋白質種類大約在20萬到200萬之間。顯而易見,蛋白質組蛋白質數量的估計是非常模糊的。
從蛋白質修飾的角度來看,不僅僅是蛋白質種類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由於不存在度量修飾蛋白質種類的尺度,人們也許永遠不能像確定基因組核苷酸序列那樣,准確地統計出生物體內蛋白質組的蛋白質總數。如果說表達產生的蛋白質種類可以根據基因的數目來確定,那麼修飾形成的蛋白質種類只有依靠對蛋白質的直接研究來判定。生命是一個永遠處於變化中的開放系統。既然蛋白質的修飾和生命活動密切相關,因而這種研究是沒有止境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對基因組核苷酸序列的測定是一種「有限」的工作,而對蛋白質組蛋白質種類的確定則是一種「無限」的工作。 D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以雙螺旋的形式存在於細胞核內,在細胞一代代的繁衍過程中其鹼基序列始終保持不變,因此在測定基因組的DNA序列時不需要考慮時空的影響。而在蛋白質組的研究中,時間和空間的影響都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在個體發育的不同階段或細胞的不同活動時期,細胞內產生的蛋白質種類是不一樣的。此外,不同蛋白質的壽命也不一樣。有些蛋白質在合成後成為細胞的結構成分,相當穩定;而有些蛋白質在產生後被用來進行某種細胞活動,比如基因轉錄的調控,工作一旦完成就被迅速降解。因此,在分析蛋白質組的蛋白質成分時,需要把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參數。對於在不同時間過程中蛋白質組的組成成分的比較分析——差異蛋白質組研究,已成為當前蛋白質組學的主要內容。
蛋白質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不同的蛋白質通常分布在細胞的不同部位,它們的功能與其空間定位密切相關。要想真正了解蛋白質的功能,通常還需要知道蛋白質所處的空間位置。更為重要的是,許多蛋白質在細胞里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們在細胞里常常通過在不同亞細胞環境里的運動發揮作用。例如細胞周期的調控過程、細胞的信號轉導和轉錄調控,都依賴於蛋白質空間位置的變化和運動。因此,蛋白質組學中又派生了一個與空間緊密相關的新研究領域——亞細胞蛋白質組學。這種亞細胞蛋白質組可能是細胞器蛋白質組,如高爾基體蛋白質組;也可能是比細胞器還要小的組分,如核膜的蛋白質組。 在不了解基因組序列的情況下,人們曾經推測,生命的復雜程度是由基因組的基因數量來決定的。也就是說,生命的復雜程度越高,其基因組擁有的基因數目越大。但隨著各種生物的基因組全序列的測定,科學家們認識到情況並非如此。線蟲(C. elegans)是一種低等動物,其基因組的基因數為1.9萬多個。而人類基因組框架圖的完成表明,人基因組的基因總數僅僅比線蟲多1.5萬個左右,遠不是預期的10萬到15萬。剛剛完成的水稻基因組框架圖更讓人吃驚,其基因總數在4.6萬到5.5萬之間,比人的基因還要多。顯然,基因數目與生命的復雜程度沒有直接的相關。那麼,在生命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進化過程中,究竟是什麼因子體現了這種變化?
隨著功能基因組研究的進展,人們已逐漸意識到,這種因子可能就是不同基因的產物蛋白質之間「排列組合」的復雜程度。也就是說,原始生命體中蛋白質之間的相互關系比較簡單,而高級生命體中蛋白質之間則具有較為復雜的關系網。
蛋白質組具有一個不同於基因組的重要特性,即蛋白質彼此間有著直接的影響。某一個蛋白質功能的實現,通常離不開它與其他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許可以說,不與其他蛋白質發生作用的「孤立蛋白質」根本就不存在。過去,科學家們因研究手段的限制,只能研究數個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今天通過蛋白質組學的新方法,可以同時研究成千上萬個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芽殖酵母基因組全部ORF的表達產物——共6000多個多肽,彼此間可能存在的作用情況已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了9百多種可能的相互作用,涉及到1000多個蛋白質。科學家為這一類型的研究專門發明了一個新的名詞——「相互作用組」(interactomes)。
相互作用組研究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研究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網路。細胞內的許多活動如信號轉導等,都是通過一個復雜而廣泛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網路實現的。相互作用組的另一類研究是蛋白質復合體組成的分析。蛋白質復合體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型的蛋白質復合體,如核孔復合體,這一類通常比較穩定?鴉另一種則是功能型蛋白質復合體,例如負責轉錄的轉錄蛋白復合體、負責DNA復制的復制蛋白復合體等,這類復合體只有在執行功能時才聚合在一起,任務完成後就解離。當前,相互作用組研究已成為蛋白質組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 基因組的物質基礎是DNA,它由兩條螺旋狀生物大分子鏈組成,其中每一條鏈都由成千上萬的核苷酸連接而成,這些核苷酸僅含有四種類型的鹼基。基因組研究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測定DNA鏈上四種鹼基的排列順序。因此,DNA測序技術是基因組研究中一個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工具,這樣一種單一的技術就能勝任基因組的研究工作。但是,在蛋白質組研究中,需要的研究技術遠遠不止一種,並且技術的難度也要大於基因組研究技術。
首先,由於蛋白質是由20種化學性質各異的氨基酸所組成,因此不同蛋白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差別很大。例如,有些蛋白質易溶於極性溶劑,有些蛋白質則難溶於極性溶劑;有些蛋白質較穩定,有些蛋白質則易降解。此外,蛋白質的各種修飾和相互作用更增加了蛋白質的復雜性。僅僅通過一兩種技術,顯然不可能完成對蛋白質組內成千上萬種不同性質的蛋白質的檢測。
其次,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的量在細胞內有著很大的差別。例如在酵母細胞里,有些細胞周期調控蛋白不到100個分子,而糖基酶則可能有200萬個分子。據估計,蛋白質之間量的差別,竟可達106數量級。蛋白質組研究的特點是要同時分析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因此需要排除巨量的蛋白質類型的干擾,把微量的蛋白質類型從蛋白質混合物中鑒定出來。現有的蛋白質組研究技術,尚不能令人滿意地完成這一任務。
簡而言之,蛋白質組研究對技術的依賴性和要求遠遠超過

H. 在《紅警2》系列游戲中,你覺得哪些科技是現實中最難研究出來的

玩過紅警2的朋友們都知道,在 游戲 中共有三大陣營,分別是盟軍陣營、蘇軍陣營和尤里陣營,每個陣營的建築和兵種都是不一樣,當然還有一些黑 科技 的出現,那麼在紅警2 游戲 中,哪些 科技 是現實中最難研究出來的呢?

1.心靈轉換技術:這個技術的釋放單位是尤里,後來尤里從蘇軍陣營裡面獨立出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在 游戲 中,這種技術可謂神乎其神,轉換敵人只需要1秒的時間,而且能實施轉換的單位有很多,比如精神控制車、心靈控制塔等,這種技術要想在現實中實現是非常困難的,即使能夠裝換,速度也跟不上。

2.瞬間移動技術:在 游戲 中,能夠瞬間移動的小兵單位恐怕只有超時空兵了,因此這個兵種也被稱為移動速度最快的兵種,可以瞬間移動到某個點位,當然如果玩家建造出超時空傳送裝置,也可以把群體單位傳到某一個點位上,不過這需要超級武器的支持。但是在現實中, 科技 還沒有發達到可以能夠讓人瞬間自由的移動,所以這項技術要研究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

3.光棱技術:我們知道光棱技術是盟軍陣營特有的 科技 ,代表作戰單位有光棱坦克和光棱塔。尤其是光棱坦克,被玩家稱為最強坦克之一,不管是打小兵還是打建築物,效果都非常好,而且攻擊距離超遠, 在 游戲 中,如果盟軍可以出幾輛光棱坦克,電腦估計就不用玩了。瞬間能把敵人的基地給摧毀了,這項技術同樣在現實中難以研究。

4.閃電風暴:在 游戲 中,閃電風暴是盟軍的超級武器之一,破壞力極強,大多數作戰單位和建築在閃電風暴的面前都不堪一擊,這種超級武器已經可以改變天氣了,但是在現實中,這種超級武器是很難做出來的,如今的 科技 頂多可以來場人工降雨而已,而且這個速度非常慢,沒有閃電風暴來的快。

5.一鍵修理技術:我們知道在 游戲 中,不管是破損的橋梁,還是殘血的建築物,只要工程師進去,一秒鍾就能修好了,而且佔領敵方建築物也是一秒鍾的時間,這種速度在現實中是最難實現的。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請把你的想法寫在評論區,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謝謝。

第一個應該就是心靈控制儀,這個東西十分的玄妙,我覺得即便現在人類開始玩基因了,也不見得能玩了腦子。不過這些可能也是時間問題,就好比計算機,計算機里的東西所存在的形式,是不是也是一種我們理解不了的「生命」形式呢?那如果我們可以控制計算機,當被人找到了可以控制大腦的東西,這個也有可能。當然,前提是控制大腦要精細化,不能像眩暈彈一樣就控制那麼一會。

第二個就是天氣控制器,我知道很多人會反對這個,畢竟貌似我們現在可以控制的天氣越來越多了,但人工降雨,人工降雪,這些都是皮毛,但願沒有人真的想人工降雷,降冰雹吧。不然那個電影里說的事情就成真了,你出發點是好的,但被人利用可能就是很難控制的事情了。

第三個我覺得就是時空機器,這個盡管很多電影都在借用這個說法,但我覺得它就是一種流行的科幻理念。我非常認同生活大爆炸里的說法,謝耳朵給自己的後代留了一張紙條,意思如果你看到這個紙條的時候,世界上發明了時間機器,你記得回到某某年的這個地址,和自己說一聲。但他一直沒收到這個消息,好奇的你也可以試試……

關於如何把五個相當於五角大樓一半高的動員兵塞到一輛小破車里

其實紅警中很多看起來非常誇張的技術,現實中都有類似的技術。例如鐵幕,現實中就有同樣目的的導彈防禦系統。例如閃電風暴,現實中也有很多在戰爭中利用自然災害的例子。超多士兵擠在一輛運兵車上的技術,印度也在歷次閱兵中展示了他們在此領域的核心技術。所以我覺得只要有十足的必要,紅警中的黑 科技 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影子。所以真正不能實現的應該符合兩個特徵,一是毫無必要,而是完全違背自然規律無法實現。所以例如心靈控制之類的技術,雖然看起來非常超前,但是從原理上來講並不是不可能,未來也許可以通過某種電磁干擾或者生化手段實現也不一定。像超時空技術,可能遙不可期,但是在理論上是存在可能的,而一旦實現,我相信一定會飛速應用在軍事上。反倒是一些看起來難度不太高的技術,我認為反而不太會出現,主要原因是沒有必要:例如恐怖機器人—在遠程精確打擊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要擊毀地方單位專門派出一個高自動化的機器人單位,我認為成本太高毫無必要,而且這個機器人居然還在使用冷兵器的作戰方式;另外天啟坦克這種雙管坦克在戰場上也是非常不實際的,雙管首先不利於瞄準,其次要承受兩個炮管的後坐力需要把地盤加得非常重,會大大損失機動性,同時坦克的火力並不是加一根炮管就可以提升的,這並不是關鍵,所以天啟坦克這種「看起來很美的設計,應該也是無法實現的了。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粗暴的輻射工兵啊,自爆卡車啊,基本在現實中都很難應用在真正的戰爭中,真實的戰場人家怎麼可能會眼看著你一輛卡車開進人家的基地。凡此種種,只要我們用剛剛提到的兩個標准去衡量,很容易在各個 游戲 中找到實際與不實際的事物。你覺得呢?

鐵幕最難

物理世界,無敵是個啥玩意。還能瞬間全地圖投放。還只能放坦克建築不能放飛機。而且擦一點邊角體積就大一點整個無敵不會只無敵了一丟丟

閃電風暴,我們能人工降雨,但不能控制雲吧,你往敵人頭頂放導彈,想想都 搞笑

鐵幕!無視敵方一切進攻。

愛因斯坦的時間機器,這個是最不可能的,接下來首推雙管天啟坦克,現實中成本和圖紙根本沒必要設計成這樣

美國大兵,就地可以起堡壘,還便宜!還能升級,攻擊力還強,猛地一塌糊塗!

I. 論文中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怎麼寫

提供一個開題報告範文範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開題報告寫作能有幫助。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這是清華開題報告寫作的講座,看完後有用請贊,收集整理有手打不容易,謝謝!)

閱讀全文

與如何展示技術研究的難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代理水果生意怎麼做 瀏覽:106
車管所調查車的信息要多久 瀏覽:792
如何看自己的應用程序總數 瀏覽:456
限價房交易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383
賓士信息300571多少錢 瀏覽:665
做飲料需要什麼程序 瀏覽:277
比同類產品價格高怎麼銷售 瀏覽:411
代理費怎麼操作 瀏覽:421
數據中心ups需要多少台 瀏覽:807
技術什麼窳 瀏覽:841
程序員如何要債 瀏覽:921
如何佔領更多的細分市場 瀏覽:811
想推廣一個產品怎麼找營銷團隊 瀏覽:286
團競數據有多少 瀏覽:248
煙酒店怎麼代理的 瀏覽:878
大魚號的產品怎麼設置關鍵詞 瀏覽:72
如何講銀行產品更吸引人 瀏覽:569
大數據中級什麼工資 瀏覽:436
外圓刀程序怎麼調進給 瀏覽:281
交易中心掛網時間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