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處理 > 信貸數據有哪些方面

信貸數據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2022-05-05 19:02:54

① 個人徵信都是包含哪些內容

您好!個人徵信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個人徵信報告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情況:首先,「你是誰」,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等證明你的身份情況的基本信息;其次是「你的信用歷史」,包括個人貨款信息,如房貸、車貸、助學貸款,甚至幫他人擔保而他人未按時還貸,信用卡信息(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最後是查詢記錄,哪些機構於何時查詢過個人信用報告。

② 銀行業綠色信貸數據怎麼找,主要是綠色貸款數量,不良貸款率之類的

這個需要到專門的網站去找,像國泰安資料庫中的金融研究模塊,國研網資料庫中的金融模塊就有這類數據,但不知你能不能進這個網。如果是學校網,進圖書館,找這些資料庫,找到即可。
如果是外網,那麼在網上很難找到這類數據,像新浪財經什麼的,只不過列出銀行最淺顯的數據,而真正的銀行網站又不會公布這類數據的,所以如果在外網上找 真的很難有。
數據也是要買的啊!

③ 貸款人的信用分析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貸款人的信用分析一般包括信用風險評估和財務分析這兩方面。
信用分析是商業銀行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進行的系統調查和研究。目的是防止銀行在發放貸款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保證銀行經營資金的安全和及時歸還。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信用風險評估。即通過對借款人的品質、經營才能、貸款用途、貸款數額、還貸資金來源、還貸時間、抵押品質量等進行的系統分析,決定貸或不貸、貸多少及貸款的條件,並據以控制整個銀行的貸款規模及其結構。
2、財務分析。即通過對借款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 (或現金流量表) 及其他附表的分析,准確掌握借款企業的流動性比率 (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應收款項周轉率、存貸周轉率)、杠率(包括負債資本比率、利息費用收益率、固定費用收益率、固定資產凈值與資本凈值比率、紅利支付比率等)、盈利能力比率(包括銷售增長率、資產收益比率、股東收益率等),並據以編制預測其財務報表,預測其可能出現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風險,具體評估其信用風險大小,進而確定貸款的數量和償還時間。
拓展資料:
1、財務分析內容
1) 分析未來的還款來源或抵押品,界定資產的所有權和確定資產的價值、穩定性和流動性,通過個人納稅申報表上的信息確定客戶的收入。
2)分析負債和費用,確定財務報表內容的准確性和完整性,明確客戶的還款方式。
3)綜合分析:運用財務報表所獲得的信息綜合評價客戶的流動資金狀況。
2、信用衍生產品的定價是信用風險管理研究領域的難點問題。學術界和實務界主要有三類定價信用衍生產品的方法:基於保險理論的定價,基於復制技術的定價和基於隨機模型的定價。在基於保險理論的定價方法中,保險公司承擔了投保人的信用風險,因而必須得到一定的保險費作為補償。這種定價方法是一種基於保險公司歷史違約資料庫的統計方法,應用范圍很窄,只能對存在歷史違約數據的信用衍生產品提供保險。而基於復制技術的定價需要逐一確定投資組合中所有頭寸的價值,對於結構復雜的信用衍生產品來說,這種技術很難實現。基於隨機模型的定價是主流方向,其中強度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應用十分廣泛。

④ 網貸大數據徵信報告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大數據和徵信是兩碼事,雖然大數據比較全面,但權威性不夠。

通常網貸大數據里包含借貸記錄,逾期信息,網黑風險指數,以及法院起訴記錄,因為第三方網貸查詢平台是對接網貸機構系統的,也就是說可以看見用戶在網貸上有關的借貸信息。當然要是不逾期不還款的話也是會被記錄的。所以最好是不要產生逾期行為,一不小心上的大數據可不光榮。關於網貸大數據可以通過微信里去找下:「快查信」,有三種數據指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

一般在逾期過後,只要不超過規定的逾期時間內盡快還款的話,還是可以補足的,而且每個二到三個月網貸大數據就會更新一次更新過後的數據還會覆蓋之前的原有的老數據,使自己的信用看起來就像剛剛借貸過的小白一樣。

示例報告如下:

之前有過借貸行為的朋友,隨著今年徵信升級,大家要去確認下自己的信用風險,上徵信的網貸平台去努力協商能還就還,盡量去溝通容易減免利息!對於那些徵信報告上沒記錄的,可以另行處理!

⑤ 銀行貸款看的各種報表,他們主要測算什麼數據謝謝,急!!

主要測算的指標就是財務管理裡面的那些指標,什麼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收益率之類的,相對現金流量表來說,資產表和損益表還是很好處理的。關鍵是現金流量表,要讓銀行的人覺得企業是大有希望的,像經營現金流量肯定要是正的,其他不多說了,看書編指標去吧。

⑥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現狀的具體數據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年虧損比利潤高出近一倍,國有企業幾乎不可能通過增長來彌補虧損,僅1998年上半年,國有企業就向銀行轉嫁了4800億元不良資產,使銀行體系中泡沫的壓力越來越大。金融資源的配置繼續被大大扭曲。只生產30%產值的國有企業佔有70%以上的信貸,而生產70%以上產值的非國有企業貸款一直極為困難。

國有企業由於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壞,壞了再借,自己壞債累累,最終拖垮銀行,導致信貸萎縮。微觀問題傳遞和集中到宏觀上來。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既要滿足國有企業簡單再生產資金需求,又要解決國有企業擴大再生產資金需求,以維護國有企業的低效率運轉。在國有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虧損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國有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是很難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基本機理是:企業融資高負債低效率商業銀行流動性困境風險增大中央銀行超發貨幣通貨膨脹上述風險轉移形成一個有序流動且不可逆轉的過程。

三、對策建議

(一)重塑銀企關系,優化企業資本結構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融資有兩大主要模式,即以英美為典型代表的證券主導型融資模式(直接融資為主)和以日德為典型代表的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間接融資為主)。在我國,企業融資已經歷了傳統體制下單一的財政主導型融資方式和轉軌體制下畸重銀行主導型融資方式。當前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剛性和國有銀行的資金供給剛性之所以形成一種「高度粘合」的狀態,是因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融資主體。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的融資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內源融資」,由34國有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相關問題研究於國家與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都是一種「父子」關系,在他們之間也就難以發生真正的融資行為,而只能是銀企之間的資金供給制。正是這種「內源融資」和產權不分,導致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高不良資產與高風險等一系列效應的產生。所以,我們認為,在目前「內源融資」性質和產權安排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必須重塑銀企關系,即在明確企業和銀行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的基礎上,通過密切銀企在管理機制、產權關系等方面的聯系,形成一種更富於活力的組織形式,從而規范銀企兩個法人之間的市場往來關系。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國理論界的一些人士提出了把銀行對企業的一部分債權轉為股權的設想,並在實踐中付諸實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銀行的債權轉為股權,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銀行監控企業的積極性,從根本上遏制企業不良負債的形成。同時,要重塑融資主體的制度基礎。首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即建立以「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徵的公司制,也就是說,國有企業要割斷與政府的「父子」關系,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經濟主體,並通過股份制重構企業的產權組織形式。其次,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對我國專業銀行實行商業化改造,先要按《公司法》明確商業銀行的法律地位,即商業銀行是獨立經營的金融企業法人,實行企業化管理和經營;同時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使專業銀行轉軌為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按股份制組織形式進行產權改革,最後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商業銀行。這樣,商業銀行才能擺脫政府的行政干預,真正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資金和貨幣經營,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不過,即使建立了市場制度下的融資主體關系,銀企之間的高負債和高風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二)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

我國在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迅速發展和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企業債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甚至是急劇萎縮或徘徊不前。到1996年底,我國累計發行有價證券9918 74億元,但企業債券只發行了1565 09億元,所佔比例僅為15 8%。這樣,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只有股票融資。其導致的結果是企業融資結構單一、機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而且與國際企業融資結構潮流即股權融資的衰落和債權融資的興起也不相適應。現在美國債市規模大約是股市的5倍。而亞太新興市場國家,債權融資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我國目前條件下,企業對發行債券基本上是不積極的。現行資金供應制度的軟約束,窒息了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企業發行債券與間接融資相比,無論是融資成本還是負債風險以及運作效率方面都處於劣勢地位:一是發債成本高。二是籌資過程長,運轉和操作過程復雜。三是負債償還期限約束。

目前企業發債規模偏小的基本症結,還在於外部環境因素的限制,信貸資金供給導致了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過分依賴,窒息企業直接融資的積極性,國家從緊的指標管理,又使部分介入債券市場的企業的發債需要難以得到滿足。

企業的資金需求仍只能而且必須由銀行來滿足,而在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必然直接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性。

因此,我們在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要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允許企業發行債券,提高企業債券融資比重,以建立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不僅如此,對於我國國有企業「軟約束」的特殊情況,發債融資還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即迫使企業走建立自我約束機制的道路。由於發行債券是有確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企業到期時就必須如數還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紅那樣可以暫不分配;而且購買者大多數為居民,欠老百姓的錢是無法賴帳的。這就給企業增加壓力,促使企業改善經營、建立自我約束機制。此外,大力發展企業債券還可以起到正效應作用,如拓寬投融資渠道,讓一些資金盈餘單位(國內保險公司每年有1000多億元資金急於尋找運作渠道)投資購買企業債券,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防止了這些資金盈餘單位和大量社會游資由於投資渠道狹窄而只好進入股市炒作的行為。當然,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破產制度,並嚴格執法和管理。

(三)建立競爭、高效、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轉移性風險能否最終得到控制和化解,關鍵在於能否盡快建立一個競爭高效的商業銀行體系。新的商業銀行體系的建設必須有利於盤活不良資產,提高資產質量,最終將不良資產控制在安全范圍以內,從根本上提高整個銀行系統的穩定性。這除了對宏觀經濟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從根本上解除國有商業銀行的財政和政策性職能外,銀行體系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關於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改革發展就一直存在著「改舊衣或制新衣」的討論,即在銀行改革的過程中如何處理設立新商業銀行與改革原國家專業銀行之間的關系,問題的實質即如何處理增量與存量之間的關系。從改革的實質過程看,漸進式改革策略選擇的是「改舊衣同時輔之以制新衣」,銀行體制改革的重點是積極推進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方向轉軌。目前這方面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在轉軌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障礙,致使商業化進程過於緩慢。而商業化進程的遲緩及不確定性則使得這種壟斷性具有更多的負面意義:一是缺乏競爭,不利於整個銀行體系效率的提高。二是銀行系統的風險增大,包括來自外部的信貸風險以及因內控機制功能性缺陷而導致的內部風險。三是整個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因不能良性循環而無法提高,未來損失繼續產生。資金配置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因此,解決之道在於以增量帶動存量,以競爭促進效率。為此需要在對內、對外開放銀行業務方面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進一步充實現有的銀行體系,盡快從根本上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以促進競爭,提高銀行系統的效率,最終建成一個綜合性的商業銀行體系。

總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融資的兩個基本方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必須和諧發展,這樣企業的融資成本才會降低,社會資金的配置效率才能提高。

實踐表明,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提高不僅有賴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培育和完善來支持,而且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金融市場功能綜合發揮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政策的中心工作,人們寄希望於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功能充分發揮來提高國有企業運作效率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殖。
回答者:小雨靜滴 - 助理 二級 2-7 12:07

--------------------------------------------------------------------------------

一、企業融資效率與資源配置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為經營和生產准備好所需資金的過程或行為。只有準備好了經營和生產所需的資金,然後才有可能開始真正的生產經營過程。因此,企業融資是企業經營和生產過程的前提條件和支持系統。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和個人。企業是從事生產和流通的經營性組織,也是基礎性的經濟單位。而企業的資金融通、籌集又是現代企業正常、順利運轉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企業的融資不僅對於單個企業來說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性,而且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其起點表現為價值的預付,經濟運行表現為預付價值運動與增殖。具體說來,就是通過預付價值的循環與周轉,一方面,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生產出為企業所追求的交換價值和價值。一個經濟社會是否有一定數量的資金預付,即決定其經濟可否在現代意義上順利運轉,也決定其經濟發展的速度。資金的預付是實現經濟發展的第一的、初始的決定力量。因此,企業總是把籌集更多的周轉資金和發展資金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企業融資不以單個企業財產狀況和資金積累為前提條件,也不以整個國家或社會資金總量為條件。它所涉及的是通過改變資金在不同企業之間的使用狀況而推動現代經濟的發展,因此,它既可以突破現有企業資金總量的限制,也可以突破地區與國家的邊界范圍而對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注入必要的預付資金。

可見,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就是資源配置過程。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是有償的,其他資源只有經過與資金的交換才能投入生產。這樣,工業化過程中資源的配置就表現為工業發展供給和配置資金的問題:即是將資金投入使用還是閑置,是將其投資於直接生產部門還是基礎設施,是將其投入於產出效率高的行業或部門還是補貼虧損企業的問題。由於資金追求增殖的特性促使它總是要向個別收益率比較高的企業流動,因此,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獲得資金的渠道、方式與規模實際上反映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企業融資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以資金供求形式表現出來的資源配置過程:即企業能否取得資金,以何種形式、何種渠道取得資金。將有限的資源配置於產出效率高或最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企業或部門,不僅可以提高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同時也將刺激效率低的部門高效率,否則,它們就會因為資金斷絕而被淘汰。這樣,通過資金的運動,個別企業在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來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實踐證明,企業融資與現代經濟已完全融合為一體。企業融資對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已達到全部經濟發展的2/3左右,很明顯,要保證現代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穩定高速發展,必須調整企業融資結構,以實現企業最佳融資能力(效率最高),企業融資效率便成為一個關鍵的因素。

企業融資效率是指企業融資能力的大小。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運行完全按照計劃指令來進行,企業融資效率也完全融合在整個經濟的發展效率之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融資效率則相對獨立地體現出來,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效率。

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正在由供給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向轉化,粗放型擴張遇到市場需求的有力制約,無效供給將被過濾掉,增長開始成為內生的、成為市場運作的結果而不是經濟目標的主管意願,粗放型高速增長已逐漸喪失了體制基礎。我國經濟增長必須面對這種轉變,適應這種轉變。在供過於求和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企業若想求生存,只能緊扣市場需求,不斷增進融資效率,在競爭中取勝。融資效率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最持久的源泉。相反,不顧市場需求的盲目擴張只會造成產品積壓和資源浪費,導致企業長時間不良債務的上升,給長期增長帶來隱患。

二、企業融資效率與銀行危機的內在生成機制

企業融資低效率是我國經濟的運行特徵。多投入及多消耗,使經濟運行對銀行體系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資金需求壓力,形成中國特色的資金倒逼機制。

低效率格局下的倒逼導致銀行資金運用方長期大於資金來源方。低效率的特點是,同樣的產出水平下,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資本。政府為了彌補低效率損失,需要從銀行貸出更多的款,用於替代性的投資;投資低效率使完成同樣單位的生產能力需要更多的貸款;投產後效益不好使貸款償還發生困難並使償還期拖長,相當比重的國有企業虧損、瀕臨倒閉,使一部分銀行貸款成為無法收回的死帳。面對嚴重虧損,企業如不想退出生產,最簡單的選擇是靠「啃」銀行貸款來維持。低效率在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很高的呆帳和壞帳率;融資效率不高,從資金運動看,表現為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貸款周轉速度放慢,意味著支持同樣規模的投資建設和生產經營需要更多的貸款資金。如此種種,對銀行資金運用方形成強大的貸款壓力。如果企業融資效率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這將把整個銀行系統推向高風險的邊緣。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財政渠道劃撥,改革以來,這種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財政與銀行的職責分工有了較大的調整: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已從依靠財政逐漸轉變為主要依靠銀行。80年代中期,財政已基本不向企業增資,以前未撥足的流動資金也不撥付了。企業實際上只能依靠貸款而發展,因為除了銀行貸款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資渠道。我國經濟已從「計劃—財政主導」進入「銀行融資推進」的發展階段。由於企業借貸沒有內在的約束機制,因此一部分企業借貸的規模越來越大。即便是原來自有資本比較多的企業,由於80年代以來的擴張中過分依賴銀行借貸,把銀行貸款當作股本投資使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的債務與自有資本比例過大。

正是由於國有企業對銀行的極大依賴性,在銀行主導型融資機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國有企業難以清償的巨額債務和國有銀行的大量不良資產。對銀行系統而言,不良資產比例過高是形成信貸風險從而促使銀行系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高的不良資產比例意味著很大部分的居民儲蓄已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資本,或者說已經損失掉,同時也意味著部分國有商業銀行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一旦觸發信用危機,整個銀行系統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可見,國有企業融資的低效率,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虧損,國有企業的規模越大,佔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著國有銀行的呆壞帳越多。同時,由於缺乏有效的破產機制,現行的資產重組的結果可能是好企業被低效率企業拖垮。從整個規模上看,就是國有經濟即由國有銀行所連通的國有企業的全體效率累積性的惡化。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這種傳遞機制:

首先,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導致銀行資產負債運作存在嚴重缺陷。

有資料表明,1998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60%,流動資金的90%來自銀行貸款,這種壟斷性的單一間接融資形式必然使國有企業越來越依賴銀行資金的支持,也使我國銀行資金配置格局存在嚴重缺陷,如1996年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負債率為96 62%,國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佔主要風險資產(貸款)的比重為4 52%,這種高負債的信用業務是建立在高度的公眾信任基礎上的,當公眾信任度下降時首先遇到的最大沖擊是存款擠提。大規模的存款擠提將使銀行破產倒閉。中央銀行只能通過通貨膨脹來提高銀行系統資產的流動性。

同時,在資產項目構成中,各項貸款總額占總資產的80%左右,而同業存放、購買國債合計僅佔3%—5%,消費信貸、不動產抵押貸款還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全部商業銀行總合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10%為消費貸款,30%為不動產抵押貸款和有擔保的個人貸款。我國商業銀行以無擔保貸款為主體的資產結構,無疑加大了自身的風險。現實情況說明,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高度依賴這樣一種融資格局,使得國有企業飢不擇食的「飽餐」銀行資金,根本不講究融資質量,更談不上通過融資去優化配置,極大地扭曲了銀企關系,使銀行資金配置全部投向國有企業這個大鍋。一旦國家實行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企業資金就立刻緊張起來,並由此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產滑波,引起經濟運行比較大的波動。

其次,由於商業銀行資產配置賴於運行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企業仍然在低效運行,從而影響了商業資產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見,投資供求只有與效率相結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資供求則將效率准則排斥在外,大量資金流向無效率和低效率的企業,形成了企業的高負債和銀行的壞帳。盡管我國的儲蓄率很高,可供資金很多,但是,由於特殊體制導致了投資供給和產出的不對稱性,大量資金流向國有企業,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國有企業融資效率急劇下降,基本上喪失了償債能力。1998

⑦ 想做小額信貸行業的數據分析,要從哪些方面學習哪

首先得了解市場,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7839家,貸款余額8191億元,全年新增貸款2268億元。其中,貸款余額排名前三的省份為江蘇省、浙江省、四川省,分別為1142.9億元、899.85億元、520.09億元。
截至2014年6月底止,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8,394家,貸款余額8,811億元人民幣,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618億元。其中,江蘇省占貸款余額最多,達1,147.66億元,其次為浙江省,達913.74億元。
可見,隨著國內金融政策的逐漸放開,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余額逐年快速增長,國內小微貸市場尚未得到大幅度開發,因此目前市場還比較狹小,而企業數目眾多,加上騰訊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加入,以及其他銀行為了搶占客戶也慢慢開發小額貸款產品和客戶,可以想像,未來小額貸款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只專注於做線下的貸款的公司。

⑧ 銀行貸款徵信查哪些內容

第一,看逾期次數。通常情況下,只要機構看到借款人兩年內出現連續三次或累計六次的逾期還款,那麼十有八九貸款被拒。



第二,看負債情況。這一點通過你目前是否有還款記錄,一看便知。如果借款人的負債所佔收入的比例超過50%,審批就比較困難。



第三,看你是否為已婚人士。申請房貸時,如果借款人為已婚人士,那麼銀行還會查看其配偶的信用情況,只有夫妻二人信用均良好的情況下,才具備基本獲貸資格。



第四,信用報告近期被查詢次數。信用報告上,除了個人基本信息,貸款及信用卡還款狀況等內容以外,還會顯示你的信用報告近期被哪些銀行,因為哪些原因被查詢。如果你的信用報告近期因與申請貸款等有關原因,而被多家貸款機構查詢,那麼銀行在看到這些時,很可能將你拒之門外。

(8)信貸數據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央行徵信系統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機構,其通過專線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相連,並通過商業銀行的內聯網系統將終端延伸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信貸人員的業務櫃台。

徵信系統的信息來源主要也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錄的信息包括企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銀行決定是否給您貸款時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 銀行的信貸政策:即某家銀行願意給哪類人群貸款。比如有些銀行願意給在校學生發放信用卡,有些銀行則不願意。銀行的信貸政策由銀行自身的管理能力及其市場定位等因素決定。

2 借款人的基本情況:借款人的工作性質、居住狀況、財務狀況等;

3 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借款人當前的負債水平;是否曾經有過借錢不還的信用歷史等。因此,您的信用報告只是幫助銀行做出信貸決定的參考之一,並不是唯一依據。

個人信用報告是您的「信用檔案」,全面、客觀記錄您的信用活動,如償還貸款本息、信用卡透支額的情況等。主要包括以下信息:您的基本信息:包括您的姓名、證件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這些信息告訴商業銀行「您是誰」。

在辦理銀行業務時,准確如實地填寫個人基本信息,發生變動及時與銀行聯系進行信息更新,這既幫助您預防身份欺詐、冒用,又幫助商業銀行准確核實您的身份。

信用卡信息:辦理了哪幾家銀行的信用卡,信用卡的透支額度以及您還款的記錄等。

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信息:您的姓名、證件號碼、開戶銀行代碼、開戶日期等,不包括您結算賬戶的存取款、轉賬支付和余額信息。

信用報告被查詢的記錄:計算機會自動記載「何時、何人、出於什麼原因」查看了您的信用報告。

隨著資料庫建設的逐步推進,除了以上信息外,您的個人信用報告還將記載您的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信息、社會保障信息、是否按時繳納電話、水、電、燃氣費等公共事業費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決、欠稅等公共信息。

⑨ 在哪裡可以找到關於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的數據

各大商業銀行處可查詢。

個人消費信貸是金融創新的產物,是商業銀行開辦的用於自然人(非法人或組織)個人消費目的(非經營目的)的貸款。

個人消費信貸的開辦,是國有商業銀行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適應金融體制改革、適應金融國際化發展趨勢的一系列全方位變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打破了傳統的個人與銀行單向融資的局限性,開創了個人與銀行相互融資的全新的債權債務關系。

(9)信貸數據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風險因素

1、個人徵信系統不健全

個人消費信貸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與個人信用風險,也即個人收入的波動幅度和道德品質修養水平,其中個人信用狀況還與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密切相關。在收入水平較為穩定的前提下,商業銀行對消費者信用的把握決定了消費信貸的開展程度。

當前,我國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有效的個人信用制度,人民銀行的個人徵信系統尚在運行初期,可利用資源儲備不足,商業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

加之個人收入的不透明和個人征稅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徵信部門的系統資源不相互共享,銀行難以對借款人的自有凈資產、個人收入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還款意願等資信狀況做出正確判斷。

在消費信貸過程中,各種惡意欺詐行為時有發生,銀行採用詢問或實地察看等原始征詢方式已經不能保證信用信息的時效性和可靠性。

2、商業銀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

致使潛在風險增大 ,國內商業銀行雖然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但整體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難以跳出「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怪圈。由於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開辦時間不長,所以在這方面更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

通常,商業銀行信貸人員僅僅憑借款人身份證明、個人收入證明等比較原始的征詢材料進行判斷和決策,對個人的信用調查基本上依賴於借款人的自報及其就職單位的說明,對借款人的資產負債狀況、社會活動及最為重要的有無違法紀錄和有無失信情況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進行了解征詢,導致銀行和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銀行內部在責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據書面上反映的問題進行處理,使得就材料而談貸款的問題更為嚴重。同時在貸款發放上,重放輕管的問題相當突出。由於在放貸時對客戶的實際情況就只停留在資料上,因而發放後更是沒有一套相應的管理措施跟上。

有的是一些籠統的管理制度,內容泛泛,面面俱到,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差,使管戶信貸員無法按部就班,致使有些貸款實際上長期處在無人管理的狀態下。

閱讀全文

與信貸數據有哪些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小型創業什麼行業最賺錢代理 瀏覽:563
cf端游多少等級可以交易 瀏覽:821
vivo如何同步應用程序 瀏覽:45
微商怎麼招代理廣告詞 瀏覽:265
新橋二手市場的東西怎麼樣 瀏覽:793
二手房交易過程中需要繳納哪些稅 瀏覽:343
如何創建自己管理的程序 瀏覽:540
程序里str是什麼意思 瀏覽:678
如何關閉iphone的卸載程序 瀏覽:5
移網產品服務更改什麼意思 瀏覽:943
虹口房屋交易中心在哪個地鐵口下 瀏覽:668
手機號如何設置拒絕接收信息 瀏覽:853
澳林工廠的專屬產品是什麼 瀏覽:704
資源交易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807
論文數據來源如何標出 瀏覽:908
竹茵游交易平台帳戶凍結怎麼解凍 瀏覽:392
教師資格證信息錯誤如何修改 瀏覽:116
每次向財付通交易多扣錢怎麼回事 瀏覽:336
大連原油交易所怎麼樣 瀏覽:754
信息課程序調試怎麼寫 瀏覽:602